??? 編采人員寫稿,當然必須講究語法,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只有依照漢語語法規則把詞組合搭配起來,才能成為可以表情達意、進行交際的語句。組詞成句,要講究詞序的安排,要講究虛詞的使用,要講究句子成分的搭配,等等。
??? 寫稿,不遵循漢語語法規則,那是絕對不行的。比如,你寫“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這話廣播出去人們都能聽得懂,能夠達到交際的目的。假如你寫“播音的今天結束到此”,這話廣播出去就沒有人能聽得懂,因此也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這兩種說法使用的詞完全相同,一字不差,為什么前一種誰都能聽得懂,而
后一種誰也聽不懂呢?因為后一種說法不成“話”,即不符合語法。我們知道,現代漢語的主要語法手段,就是語序和虛詞,上面兩句的后一種說法,違反了漢語語序安排的規則,呈現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怎么能讓人聽得懂呢?編采人員寫稿,進行宣傳,傳遞信息,不能不嚴格遵循現代漢語語法的種種規則。
??? 那么,播音員進行播音,主持人主持節目,也需要遵循漢語語法規則嗎?當然需要,無論哪種播音,都得依照漢語語法規則來進行。無稿播音,實際上是一種“口頭寫作”,要出口成章,這和編采人員寫稿勞動的性質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一個是用文字進行表達,一個是用有聲語言來表達。無稿播音,邊想邊說,還要說得有條有理,頭頭是道,當然要求是很高的。不僅要有靈敏的反映、敏捷的思維、更要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宋世雄解說球賽,邊看邊想邊說,語言清晰準確,流利通暢,出口成章,引人入勝,在每一場解說的“干言萬語”之中,很少出現辭不達意和語法不通的現象,的確不易,堪稱語言大師。倪萍在主持節目中,隨想隨說,反映敏捷,運用短句,流暢自然,清晰明快;運用附加語較多的長句,也能說得層次分明,關系清楚,有條不紊,顯示出很高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這只是舉兩個例子,善于運用語言的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當然還有很多。無稿播音,要求是很高的,做好也是不容易的,沒有深厚的語言功底,沒有
豐富的語文知識,往往會力不從心。語言基本功差,失誤就多。北京電視臺一位女主持人,在主持一個關于文物保護的節目中順口說出一句:“我們希望引起文物部門的有關注意。”這話顯然是說錯了。為什么要專門舉出這個例子呢?這是因為作者寫到這里時正好聽到這個病句,是送上門來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在
無稿播音中,在主持節目中,語法錯誤是不能遇到的,這個問題應引起重視。
??? 有人認為,有稿播音只是照讀已經寫成的稿子,稿子上怎么寫的就怎么播,這和語法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請看我國已故著名播音藝術家齊越教授的一段話:
????播音是給人聽的。有的播音聽來很順耳,不費勁就聽進去了;有的播音聽來非常吃力,甚至使人不知所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播音員不注意學習語法,不遵循漢語語法結構的規則,可能是造成后一種播音的重要原因。
??? 齊越教授的分析是很中肯的,“有的播音聽來非常吃力,甚至使人不知所云”,并不是因為語音不標準,音色不優美,而是因為缺乏語言修養和語法知識,不能依照漢語語法規則把語句的結構表達得關系清楚,層次分明。例如:
???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 要抓住這幾個見義勇為者/生動事跡進行報道。
??? 同仁堂仍在不斷更斷完縣/自己走出一條名店、名藥、名醫的名牌王程之路。
第一個例句如果就這樣照字讀給聽眾聽,不通過種種手段把語句的結構關系表達出來,聽眾是會不知所云的。這句話只有從語法上把語句分析清楚,才能播得清楚明白。首先、要分清這是個單句還是個復句。如果是個復句,就是兩個分句各表示一層意思,前一分句表示“我不知道”,后一分句表示“他已知道”;兩個分句之間要有明顯的停頓,句尾語調上揚。如果是個單句,“知道”作謂語,“他是怎么知道的”作賓語,謂語和賓語之間不能有明顯的停頓,語調也不能上揚,要用平直的語調。第二個例句由于沒有分清語句的結構,運用了不恰當的停頓,使人聽了容易產生錯覺。為什么“要抓住這幾個見義勇為者”呢?實際上“抓住”的賓語是“生動事跡”,讀完賓語再停頓,表意才是準確的。第三個例句中有個“自己”,必須辨析清楚這個詞在句于中充當什么成分,不然的話就會影響語意的正確表達。在“完善”之后一停頓,“自己”就成了“走出”的主語,這樣表達對嗎?“更新完善”有沒有賓語呢?經過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原來的讀法不對,“自己”應該是“更新完善”的賓語,它們之間不應該有停頓。應該讀成“更新完善自己”,不應該讀成“自己走出……。
??? 一句話可以這樣讀,也可以那樣讀。播音時要想讀得正確,準確表達原意,就必須對句子的語法結構進行正確的分析。對語句進行語法分析,不僅對編采人員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對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寫稿,如果不熟悉語法,意思表達得可能不清楚,也可能出現語病,造成語法錯誤。而播音
員可能會犯兩個錯誤,照病句來播讀,這是一個錯誤;原稿上的句子語法方面沒有毛病,都是通順的,可是讓播音員給播錯了,這又是一個錯誤。語法規則,不僅寫作要遵循,用有聲語言進行表達也必須遵循,不能寫錯,也更不能播錯。
??? 播音和語法的關系是很密切的、研究語法可以說是播音員的基本功之一。呂叔湘先生說:“善于運用語言的人,敘事能讓人仿佛目睹,說理能讓人心悅誠服,片言只語可以久而不忘,長篇大論也可以聽之不倦。”(<語言和語言學習>)播音員也是語言工作者,所以必須加強語言方而的修養,提高鑒賞和分析語言的能力,成為“善于運用語言的人”。下面再請看齊越教授的一段話:
??? 我們常說:“這個播得散,語句不抱團。”“那個播得集中,穿成線,抱成團。”這就是說,播音不是隨意性地傳達單詞、單句,而是依照語法規則和主題思想的“線”,將詞、句、段、篇加以分解與組合,“穿成線,抱成團”,傳達出一個個完整的意思。
??? 播音時既要對稿件進行篇章結構的分析,又要對單句、復句、語段進行語法分析,分析清楚了,心里才有底,播讀起來才能胸有成竹,通順流暢。試想,播讀一句話,句子的各種成分還沒有完全弄清楚,詞語之間哪些屬于直接關系,哪些屬于間接關系還沒有徹底搞明白,這樣的播音怎么能“穿成線”、“抱成團”
呢?為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語法,把現代漢語語法的種種規則運用到播音當中。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