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劉永安被評為國家級文化遺產邵陽布袋戲代表性傳承人,同年作為國家代表之一參加了桂林福壽節,非洲木偶戲國際交流活動。
2013年在長沙火宮殿演出。
2014年參加中國貝寧木偶皮影藝術交流活動。
評為國家級傳承人十年后的今天,走在街上的劉永安已經和眼前這座繁華的城市有些格格不入了。劉永安卻始終不忘傳承人的責任與義務。
劉永安毅然投入到邵陽布袋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隨著年事已高,愿意學戲的人又少,傳承面臨著困難。
后繼無人,2016年,70歲的劉永安決心將滿腹戲曲技藝教給自己的孫子——劉宇,將傳承工作進行到底。
通過劉永安嚴苛的教學方式,孫子已經能簡單地表演一些戲曲人物的基本動作,給傳承工作帶來了一線希望。但14歲的劉宇還理解不了爺爺的良苦用心。
時隔兩年,劉宇已上高中。繁重的學業加上寄宿生活,讓爺孫兩很少有見面的機會,對布袋戲的學習也只能見縫插針。16歲的劉宇,有了自己夢想。
2018年5月9日,劉永安接到了村里老人——伍氏過世的消息。伍氏生前非常愛聽布袋戲,她的老伴生前也是從事布袋戲表演的藝人。劉永安收完油菜籽,趴在桌上把頭天剩下的飯菜吃了。農村的夜晚特別的黑,昏暗的燈光在夜色中格外扎眼。這個時候,屋外鳴叫的蛙蟲是劉永安唯一的陪伴。
劉永安認認真真的收拾了戲擔,整理了幾出戲的木偶,挑著擔子出了門。他想再熱熱鬧鬧的送老人最后一程。
吃過夜飯,其他的客人都在閑聊,劉永安默默的在靈堂旁支起布袋戲的擔子。前幾天地里的勞作讓劉永安搭臺有些費力,他在同鄉的幫忙下爬上桌,鉆進了戲擔。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唱戲了,劉永安準備的時間比以前長了一些,事主家的客人們慢慢聚到臺前,他們也很久沒有看過布袋戲了。
看布袋戲原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論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請藝人到家里來演戲是當地的風俗。在今天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傳統文化已經被現代娛樂擠到了角落。臺下除了老人和孩子外,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面孔。一出戲還沒演完,觀眾已開始陸續離場,留下來的人們也只是把戲臺當作聊天的背景。認真聽戲的觀眾寥寥無幾,劉永安卻絲毫不受外界影響,戲臺內依舊鑼鼓震天、嗓音嘹亮。
演出結束,劉永安早已汗流浹背,卻沒有收獲任何的掌聲,臺下的觀眾一哄而散,只留下了主家幫著收拾攤擔。熱鬧過后,村子回歸到最初的沉寂,劉永安和主家聊了幾句,給逝者上了香,便挑起戲擔消失在夜色之中。
劉永安起得很早,他說人老了睡不著,早點起來干點活,心里踏實些。前幾天采收的油菜籽曬得差不多了,再翻兩遍就可以送去榨油。這幾畝油菜地估計能收三四千元。
劉永安打算下午進城,前兩天唱戲的時候把二胡的弦拉斷了,得去修一下。從白竹村到塘渡口要換乘兩次,坐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
配音制作/配音/配音棚租用/音樂制作/伴奏制作/?全國聯系電話:13568829740?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