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語流中的句子總是有長有短,感情狀態也處在一定的變動中,因此說話的呼氣不可能始終是一成不變的最標準的胸腹聯合呼吸的狀態,當感情需要時會有腹式呼吸甚至鎖骨式呼吸的加入。一般情況下,我們以胸腹聯合呼吸為主要用氣方式,只是氣息的深淺、多少、快慢,應視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深、通、勻、活”就是我們對于氣息控制的總體要求。
氣息“深”,指氣息下沉,不提、不淺,關鍵是熟練掌握“兩肋打開”的吸氣方法和進氣到位的感覺,使之成為說話時進氣、補氣的習慣,此外,氣息“深”還使聲音的變化總能得到小腹與兩肋拮抗力的控制。如若氣淺,說話聲音必然發“飄”、發“虛”。
下面我們僅從生理活動這一層面對人的發音進行分析,可以知道發音不是哪一個單獨的器官能夠自己完成的。
1.動力系統
由與呼吸有關的器官組成的.它提供使聲帶發生振動的動力——氣息。動力系統主要包括肺、氣管、橫膈、胸廓.以及參與呼吸的肌肉群(肋間內肌、肋間外肌、腹直肌、腹斜肌等)。經過鍛煉,我們可以控制氣息的深淺、多少、快慢及長短。氣息運用如果能做到“深、勻、通、活”,將對有聲語言的傳播提供有力的動力保證。
2.振動系統
包括喉和聲帶。喉頭內的聲帶是人發音的振動體。是聲源,聲帶受到振動發出‘喉原音”.即供吐字器官利共鳴器官加工的聲音。聲帶是兩條可以開合、有松緊變化的肌肉組織,它的開合及松緊狀態主要由氣息動力和喉部肌肉控制。聲帶開合的不同狀態帶來虛實聲的變化,聲帶分開,氣流通過,發出的是虛聲(類似耳語的聲音);聲帶緊閉.氣流通過時振動聲帶.發出的是雖亮但“偏緊”而“生硬”的實聲;聲帶輕松靠攏,氣流通過、發出的是柔和的虛實結合的聲音。我們一般提倡用“虛實聲”,因為在這種狀態下,聲帶能自如地振動,發聲效果好.也不會由于聲帶的緊張碰撞而導致聲帶病變(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的發生。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