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配音云網配音資訊:
來談一談模仿配音中的變聲,原則上講我們應該不讓或少讓一個配音演員在一部片中身負多職,但實際工作中這種做法是很難辦到的。因為一部片子角色眾多,有時甚至會有近百個,如果每個角色都對應一個配音演員,不但開銷會大大增加,而且也影響了工作效率。所以我們還是要適當地選擇一些聲音可塑性強的配音演員來飾配多個角色。有些演員確實有很強的變聲能力,能在很多音型上勝任,并且表現得都很不錯,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還要再多找一位演員呢?比如在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陳大千就配了足利義滿將軍和大師兄秀念這兩個重要角色。將軍狡猾多謀,略帶玩世不恭,因此聲音比較高、尖;而秀念長得膀大腰圓,性格憨厚實在,因此聲音比較粗、沉。這兩種聲線跨度很大,而陳大千把握得卻很舒服,每個角色都有出彩之處,讓人不禁拍手稱絕。陳大千很善于塑造一尖、一沉這兩種類型的角色,在很多片中都有表現,比如《羚羊號歷險記》中的哈威爾敏森,《華斯比歷險記》中的特威格便屬于那種“尖”的形象,而《魔神英雄傳》中的施巴拉古大師,《戰神金剛》中的漢克便屬于那種“沉”的形象。既然陳大千是這種兩面開花的高手,為什么不讓他盡情釋放呢?
變聲也是有原則的,即是要符合英語配音演員自身的聲音條件。不能讓一個演員很勉強地去變一個聲音,配一種形象,那樣不會有好的效果。在很多影片中都能聽到那種掐著嗓子配老者的聲音,這不但沒法給影片增加魅力,展現配音演員的才華,反而毀了原片的可視性。另外,即使外語配音演員很有變聲能力,也決不能濫用,比如動畫片《美少女戰士》中,劉喜瑞就配了很多角色,少說也有6個,雖然他的變聲能力很強,但也禁不住這么用,觀眾面對這種配音,反而會把注意力放在聲音的重復上。
模仿趙本山老師配音,最重要的是語言的風格,其次才是聲音相似。趙本山老師的語言風格以東北方言為主,模仿趙本山配音適當加些趙老師小品中常用的水詞、卡殼、拉長音、擠音、咳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找到了趙本山的感覺,再加上相似的聲音便可以假亂真!從甩包袱的節奏,有些演員自以為有一個很響的包袱,恨不能開場第一句話就甩出來,節奏如緊急風,又如狗吃糖稀拖拉不斷,結果慌慌張張甩出的包袱疲軟無力。仔細看趙本山的包袱,卻是等了又等,抻了又抻,直到把觀眾的胃口吊足了,才像是在無意間將包袱甩出來,掌聲一片。
如今也許由于某些原因,演員本身似乎也不希望只把自己局限于特定的音型當中,這對自己日后的發展沒有好處。于是大家便將自己鍛煉成了“萬金油”,什么角色都能接,什么形象都敢配。這種現象也許是“散裝配音”時期的必要產物,但筆者覺得這種不分行當的做法是很不利于配音的長遠發展的,一些年長的配音演員對此也表示一種反感和失望。所以,變聲能力雖然可以展現其聲音的表現力,但在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適度。而且用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演員的自身條件,決不能想怎么變就怎么變,那是對藝術的不負責。
然后再說說中文配音演員之間的配合問題。先不探究什么深刻道理,起碼有一個現象是沒人敢反駁的,這就是優秀的配音作品基本上都來自一個固定的配音團體,比如老上譯、長影以及曾經的遼寧兒藝、人藝(雖然這些單位如今都已經衰敗,但我們不得不把主要原因歸于體制的落后)。此時,一個新的配音形式出現了,也就是我所謂的“散裝配音”。也有些人把這種配音形式稱為“項目管理體系”,一個譯制任務就是一個項目,由制片人擔當項目經理,對整個譯制任務進行統籌管理,他委派一位導演,再由導演從那些分散于各個配音棚的配音演員中間挑選出最合適的,臨時組建一個配音團體。目前,北京基本上就是這種配音形式。這種方式雖然有它的某些優點,但是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配音演員之間缺乏足夠的默契,即使經常在一起配音,但由于沒有一種劇團式的氣氛影響,也很難達成共有的配音風格。因為對其他演員特點的不了解,以及對全片基調把握的不夠,使得自己在表現時不敢太為過分,否則就像前面那位老前輩一樣,白白抒發一通感情。于是他們會在配音時留一手,感情都釋放到“不溫不火”的程度,以便能和其他演員的風格達成統一,而不會使自己的表演太過突兀。于是每個人都這么去表演,最后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是什么樣子了。難怪很多愛好者都抱怨現今北京這邊的配音就如一碗白開水——沒滋沒味。
配音是需要對手戲的——起碼在現今的中國,無論那些革新派、金錢至上者是怎么樣的大肆批駁,這也是真理。而“分軌配音”卻大大破壞了這種對手戲。就像前面說的,演員在配音時需要配合,而這種配合更多地體現在對手戲當中。配二人戲時,兩個配音演員彼此搭梯,在配好自己臺詞的同時也為對方營造了一個最好的語言環境。表演在很多時候是需要一種即興發揮的,而這種發揮時常需要得到對手的啟發。可是在分軌配音中毫無對手,配音時不但要瞻前顧后,而且缺乏交流感、真實性、互動性、邏輯性,如此配音比自言自語還不如。在這種情況下,各位配音演員就會更加地留一手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與自己對戲的演員是誰,就更別說了解他的語言習慣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對方接得舒服,他不得不把語氣和感情釋放到一種普通狀態。這就像4×100米接力跑,如果隊員之間從來沒有配合過,那么在交接棒時,為了不出現意外,遞棒的隊員勢必要減慢速度,而差距往往就在這個環節上拉開了。雖說現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已經普及“分軌配音”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以我國當今的國民素質也許還無法適應每一樣先進技術,也許它的先進性在我們這里就體現不出來,甚至幫了倒忙。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先進,時刻都要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好作品才是目的。
我把“配音環境”放在最后一塊來寫,絕不是因為它在配音過程中處于最后一個環節,像全片基調這種問題需要在配音之前就把握好,而配音演員之間的配合,以及配音時的腔調等問題也是蘊含在配音過程當中的。我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為它覆蓋全局,從全片這個大角度來把握配音,而配音的最終效果也便是將觀眾帶入這樣一種“配音環境”當中。
QQ:402339339?全國!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