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自如地控制氣息,首先要了解氣息運用的感覺與特點。
??? 一、流動感,這是氣息運用最重要的感覺。氣息的活力源于流動。有人比喻說,氣息好比聲音的血液,氣息的流動形成聲音的活力。也有人說,呼出的氣流像山間小溪,山溪流動不停,隨石隨坡而縈回,時而跳躍時而平緩,不斷向前。氣息也是這樣,隨思想感情的運動變化而變化流動的強弱疾徐,從容而有節制。
??? 流動感最明顯處在吐字階段。氣息的流動使顆顆字音形成的珠鏈從口中吐出,流動向前。
??? 氣息的向前流動感與氣息被小腹向下拉住的感覺又形成一對矛盾的力量。如果拉而不流,聲音就會僵滯;反過來,如果流而不拉,氣息又失去了控制。下拉上流,這就形成了聲音彈性帶的感覺。而這個彈性帶的樞紐在小腹。
??? 二、控制氣息流動的鑰匙在小腹。在發聲過程中,小腹始終處于工作狀態,也就是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在姿式一節中我們要求“小腹微收”就是這個道理。小腹是隨著發聲的需要而改變緊張度的。需要發較高較強的聲音時,吸氣量較大,呼氣壓力大,小腹控制比較緊張.需要發中間偏低中等強度聲音時,氣吸五六成滿即可,呼氣的壓強不大.小腹控制比較松而靈活,發聲效率最高。發低音時,小腹控制松,而進出的氣量比較大。
配音發聲多在中低音中等強度的基礎上靈活變化,腹肌調節適度而靈活.能使聲音得到有彈性的
氣息的支持。
??? 三、補氣的“橡皮球”感覺。
配音時,要根據稿件的需要而進氣.在使用過程中及時補充,使氣息經常處于有余力的狀態,這樣配起來才能從容不迫,不致氣喘噓噓或聲嘶力竭。因此,在句子進行中使人聽不出痕跡的快吸補氣,就成了
配音員必須學會的一項用氣技巧。補氣的感覺是這樣的:當小腹與兩肋的拮抗使胸廓處于適度擴張的狀態時,胸廓就成了一個充滿氣息的有出口的“橡皮球”;隨著氣息的外流用掉,小腹與兩肋逐漸松下來。當需要補氣時,小腹一收,兩助同時張起,氣息便“自動”地經口鼻得到補充.使“橡
皮球”又鼓起來。
??? 四、“一氣呵成“感的形成。
配音配到好處,會有“一氣呵成”感。這種感覺首先來自于情感的貫穿,而氣息的運用也起一定作用。配一篇稿件,從始至終,氣息都要處于有控制狀態.就是說,胸廓要始終是個“橡皮球”,不能中途“泄氣”。即或在層次間的大停頓處,胸廓松下來了,小腹也仍然要處于工作即微收的狀態,不能完全松下來,以適應感情轉換的需要。這樣氣息“停而不斷”,才能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等到整篇稿子配完,再完全放松,使呼吸恢復生活狀態。
??? 五、氣息強弱疾徐的彈性變化源于感情的運動;感情的運動是推動氣息變化的內在動力。如果不動情,氣息狀態授滯不變,聲音便呆板蒼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動了,而氣息不能隨之自如變化,聲音也就不可能自如變化,便會大大削弱語言的表現力。以感情為契機調節氣息的運動變化是呼吸控制的高級階段。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