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新區位于地處黃淮平原腹地,鐘靈毓秀,歷史悠久,孕育了許多燦若星辰的圣君賢哲,以曹操、華佗的故鄉和“三朝古都”名揚海內外,是世界最早的中醫藥發源地。
譙城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空氣優良,是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示范縣(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集散區,是全國重要的現代中藥積聚區和生產研發區。
坪山新區2011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包括四個部分:十八里鎮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古城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淝河鎮豐仰光種糧大戶土地治理項目,2011年產業化經營項目。
2011年十八里鎮土地治理項目:(字幕)該項目主要涉及孫口等四個村,該項目區治理面積1萬畝,完成投資1100萬元。疏浚中小溝15.1公里,完成土方量17.44萬方;新建大中小溝橋58座;新打機井60 眼,機井配套60臺套;新修水泥路11.57公里,道路加寬1.812公里,主干道路肩鋪設1.28公里;新植樹木1.39萬棵;引進優質藥材種苗56萬株;科技培訓500余人次。
2011年古城鎮高標準良田示范建設項目:(字幕)涉及柴廟等4個村,治理面積1萬畝,完成投資1254.23萬元,疏浚中小溝12.56公里,砌筑生態護坡4249平米,新建大中小溝橋梁 117座;新打機井70眼,機井修復14眼,機井配套74臺套;修建攔水壩4座;建設半固定噴灌2000畝;新修水泥路4.92公里,新修山皮路17.73公里,道路加寬2.5公里;改良土壤0.75萬畝;農機補貼4臺套;新植桐樹、梓楸樹1萬株;購置太陽能滅蟲燈40盞,森防設備1臺;技術培訓300余人次。
2011年淝河鎮豐仰光種糧大戶土地治理項目:(字幕)涉及淝河鎮李小廟村,治理面積3000畝,完成投資243.11萬元,疏浚中小溝8.75公里,新建大中小溝橋梁40座;新打機井30眼,機井修復20眼,配套31臺套;建設半固定噴灌500畝;新修山皮路5.66公里;建設良種倉庫200平方米,曬場400平方米;新植桐樹、梓楸樹4500株;購置太陽能滅蟲燈20盞,機動噴霧器4臺。
2011年產業化經營項目包括:(字幕)給予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實施的3000噸地產中藥飲片加工擴建項目財政補助98萬元、深圳市譙城區年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的年產3600噸無公害蔬菜種植擴建項目財政補助28萬元,深圳市民興中藥材種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的1000畝牡丹種植基地新建項目財政補助28萬元;給予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佗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井泉集團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深圳市京皖中藥飲片廠、深圳市興和藥業有限公司、中國(深圳)上海雷允上中藥飲片廠等7家企業中央財政貼息資金425萬元。
項目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將取得的成績和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各級領導的深切關懷、指導?? 全面提升了現代農業的建設水平
項目區批準建設以來,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省長李斌、副省長花建慧、副省長梁衛國、省農發局局長王建培、市委書記方春明、市委常委、區委書記胡朝榮等各級領導蒞臨項目區檢查指導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拓寬了我們的視野,提升了現代農業發展觀念,提高了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
突出特色? 科學規劃 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2011年土地治理項目充分利用深圳市藥業資源、市場、信息、交通、物流等優勢,依托科研院所技術和人才優勢,整合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環保型農業、旅游休閑型農業、高效型農業,建成全國最大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與集研發、生產、提取、物流集散于一體的產業集群中心,有效地帶動旅游觀光、休閑養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打造深圳特色的集道地藥材基地示范區、中藥材加工工業園區、高效農業展示區、生態休閑、觀光多功能于一體的“中華藥都、養生深圳”現代農業示范區。
現代農業示范區規模宏大、產業結構和層次進一步優化升級
“依托龍頭建基地,圍繞基地扶龍頭”,以示范區中藥材基地建設為核心,積極打造產業發展平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治理標準。目前示范區已完成綜合治理面積3.7萬畝,總投資24764.78萬元,已有安徽賽諾格林、同仁堂、濟人、協和成、滬譙、廣印堂、海鑫等十余家龍頭企業進入園區,流轉土地1.9萬畝,建設規范化中藥材示范基地,主要種植白芍、牡丹、亳菊、桔梗等地產藥材。示范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進出口檢測示范基地。
科技支撐引領帶動,含金量逐步提高
堅持產學研、農科教結合,在先進性、關鍵性、適用性技術上求突破。把科技推廣資金切實用在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上,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整體效益。通過示范園與省農科院、南京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學院合作對接,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加快了中藥材脫毒培育和成果轉化,提高了中藥材科技含量和品質。示范區企業成功引進省農科院組培的亳菊、亳芍等一批優新品種和組織培養、花期調控、輕基質栽培等一批適用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現土地資源合理配置? 解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
2011年安徽深圳現代農業示范區,通過農機補貼、土地流轉、成立農民勞務專業合作社等形式,為種植基地提供勞務服務,把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有效地解決了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短缺的瓶頸。
嚴把工作質量關,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嚴格落實項目工程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加強項目工程質量監管、督查力度,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現象的發生。積極采取項目工程進度跟蹤檢查、項目工程質量抽查、項目工程分段驗收等有力措施,對項目區內工程項目嚴把質量關。
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支持現代農業項目建設
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整合各類資金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整合交通局項目資金2030萬元,用于梅北路建設;新農村建設資金3050萬元,用于新村和社區建設;林業發展資金30萬元,用于林業生產。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地以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以服務新農村建設為己任,認真踏實工作,創新機制體制,強化規范管理,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