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主持人節目中“受眾參與”程度加深,特別是實現了傳播過程中的“實時互動”,因此,互動性成為主持人節目傳播形式的一大特色。過去的傳播理論也重視受眾的參與,不過那時主要關注受眾接受媒介傳播時調動想象和情感的介入程度,強調的是“心理參與”和“現場參與感”,顯然只是徘徊在參與的心理“感覺”上。社會發展到今天,受眾收聽廣播節目、收看電視節目時,這種“心理參與”和“現場參與感”雖然還都是需要的、但僅僅僅是這些就不夠了,受眾要求“親身參與”和“深度參與”,即除了節目播出后打電話、寫信表達自己劉節目的意愿外,更希望直接參與到節目的制作播出中來,以兼有“傳者”和“受傳者”的雙重身份出現在節目中。于是,傳播者也積極運用“受眾參與”及主持人與受眾的“互動”改進節目傳播方式,使受傳者在傳播中獲得平等感并產生更多的能動性。
??? 在參與型、互動性的主持人節目當中,一方面主持人可以與在節目錄制或播出現場的聽眾、觀眾互動交流,另一方面,不在現場的受眾能夠通過熱線電話、短信溝通、現場電話調查、網絡調查、網絡咨詢等方式,與主持人或其他節目參與者進行直接的交流,尤其是利用手機短信擴大了廣播電視吸引受眾參與并在節目進行過程中互動交流的途徑。太持人節目參與的方便和互動的真實.比本持人節目形式的傳播充滿了實時互動溝通的魅力。在這類主持人節目形態中,受眾已然是節目的重要“構件”,有時甚至是節目的主體(如談話節目、游戲娛樂、競賽類節目、真人秀節目),主持人也始終處在組織嘉賓和受眾展開討論或各種節目環節的開放、動態的過程中。主持人節目中的這種參與性和互動性,使受眾在傳播中享有一定的主動權和表達權,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受眾只有決定是“中斷”還是“繼續”接收節目那種實際上的被動地位。受眾在主持人節目中平等的參與、積極的互動,極大地煥發了他們對媒體的熱情,有一種“這是我們自己的節目”的親近感,從而激發了受眾進一步的深層參與,于是,從整體上促進了主持人節目收視率的提高。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