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 述
成都市勝西小學,是一所有七十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學校立足于教育的平凡,追求不平凡的教育;立足于繼承優秀的傳統,追求走向現代化的教育!九十年代入選《巴蜀名校》畫冊,先后被命名為“中央教科所德育實驗基地”“中央教科所課題實驗學校”“四川省教師基本功示范學校”“成都市文明單位”“成都市校風示范學校” “成都市校長培訓基地” “成都市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學校”“成都市語言文字示范校” “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都市健康教育示范學校” “成都市藝術教育示范校”“成都市科技教育基點校”等等。
學校有優良的師資隊伍,教風嚴謹務實。80%以上的教師擁有本科學歷。特級教師、青羊名師、學科帶頭人11名,分布于語文、數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學、音樂、品德與生活(社會)7個學科。所有教師均承擔過區級以上課題研究,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或做論文交流。青年教師參加賽課活動,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區的一等獎;骨干教師每年都承擔區級以上的研究課和示范課。
學生勤奮上進,健康活潑,綜合素質高。畢業生55%以上被中學提前錄取或進入到四、七、九等重點初中學習,并受到這些學校的歡迎。
第二部分
教育理念:
“生活即學習,健康即快樂”
我們提倡“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生活是我們學習的內容,也是我們學習的陣地,我們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生活、創造生活、享受生活。我們力求突破圍墻的束縛,為學生拓展更廣闊的教育空間,使教育成為“開放的教育”。
校訓:
知行統一,學養俱佳
“知”是指知識的學習積累,“行”是指行動、實踐,意思是:知識的學習必須和實踐行動結合起來,思想認識應該和行動一致。這和我校提倡的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是重要的教育原則。“學”指的是學問、學識,“養”指的是道德修養、品行內涵,意思是:要努力成為學問和道德修養都很好的人。校訓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準則,也是全體教師的發展、成長的準則。
育人目標:
和諧發展,學有所長
我們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提出了要和諧發展,和諧才能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保障其健康的成長。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培養與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成功,讓每個學生都成材。
根據我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追求,我們設計了學校的視覺形象系統:
(1、?學校標(2、?志及含義)
(3、?學校校徽、校旗及含義)
(4、?學校吉祥物及含義)
發展戰略:
我校將“建設以教育生態化為特色的城市精品學校”作為發展目標,我們堅持文化統領,科研促進,課程突破的工作方針。
以文化建設統領學校發展,以教育科研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發展。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落實素質教育,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重點舉措:
我們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課程改革。我們把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的研發與國家課程有機融合,實現學校課程體系校本化、生態化作為我校課程改革的重點,把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作為促進我校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近十年來,我校重點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研究、安全校本課程研究、學生行動聯盟課程研究、國際理解課程研究等,并將這些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國家課程緊密結合實施。我校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內容就滲透到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科學等學科中。語文的經典誦讀、體育的民間游戲開發、太極的推廣、美術的本土文化挖掘等。以美術教育為例,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依托美術教學,形成了學校的特色課程:
例如,我校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依托美術教學,形成了學校的特色課程:
1、文化課程:
《成都漆器鑒賞與體驗》、《勺子變變變》、《瓶瓶罐罐真好看》、《童心繪童謠》、《窄進寬出》全面實現課程文化的育人價值,從而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認識了解優秀本土文化,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2、家校共育課程:
《審成都之美 品傳統之味》引進豐富的家長資源,家長配合學校帶領孩子深入生活,發現了解成都傳統文化的魅力,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文化點,形成綜合實踐報告冊。
3、社區體驗課程
《漆光溢彩》、《成都的味道》利用學校周邊深厚濃郁的社區文化資源(成都漆器廠、寬窄巷子、人民公園等),讓師生走進成都傳統文化,用感官去發現成都的味道,傳統的精彩。
再如,學生行動聯盟課程,為學生搭建了生活學習的舞臺,引進教育志愿者進課堂,為孩子們講授課本以外的知識:飛機的原理、著裝的藝術、安全常識、如何理財等等;帶領孩子們外出學習,感受生活與自然:消防演練、探訪沙河、挖菜種植等。引導家長和學生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鍛煉學生自我組織能力,激發自主意識等。目前學校成立的社團有十幾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以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研究促課程現代化。成都提出要建設“充分國際化的城市”,青羊教育也提出了教育的“充分國際化”。我校將目光鎖定在“國際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課程的研究上。
我們從七個版塊來開展研究:世界的相互依存;國外的文化與生活、對國外文化的初步理解與體驗;在中國看世界、從世界看中國;國際組織與國際協作;認識與了解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面向世界的學習;接受多樣性與促進平等。
具體來說,目前我們重點展開了隱性課程(即校園環境營造)、特色主題英語班隊課建設、特色主題活動建設、建立友好學校進行互動交流等。
我們不光關注課程建設,也一直注重對高效課堂的研究。近年來,我校進行了生態課堂的實踐研究,我們歸納出生態課堂的特征是:自然和諧、多元共生、開放互動;認識到生態課堂是尊重的課堂,是生命發展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生命是其發展的價值體現,和諧是其存在的形式,可持續、健康是其發展的方向。
在專家的引領下,我們不斷探索
通過近年來對“生態課堂”的研究,我們自身不斷提高,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校多名青年老師在區、市、省、全國各級別賽課中取得佳績;我校各學科組多次承擔區、市、省級研討接待活動,獲得了專家及領導的肯定;2011年我校數學組被評為成都市優秀教研組。
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教育的路上,有悲有喜、有痛苦有歡笑,但我們都懷揣著一顆對教育忠誠的心,懷揣著對生活熱愛的心,懷揣著對學生美好未來期待的心,靜靜地、聆聽花開的聲音……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