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配音文案>>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大潮席卷全國,人民軍隊醞釀著歷史的深刻變革。*中央、中央軍委縱覽國際風云,向世界莊嚴宣告——裁軍一百萬,作出了組建預備役部隊的戰略決策。1987年7月,中央軍委命令,組建廣東陸軍預備役步兵第一師。在成立大會上,首任師長從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將軍手中,受領了這面火紅的軍旗。
與改革開放一路同行。25年來,師*委嚴格按照軍委、總部和廣州軍區的決策部署,在廣東省委、省**和省軍區的堅強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預備役部隊建設的科學發展之路。師先后經歷了從自籌資金建設、由代管到直管、由步兵改高炮、由以勞養武到賦予作戰任務,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師機關和所屬五個團相繼建起集教育、訓練、作戰指揮、生活保障于一體的辦公大樓和綜合訓練基地。先后完成了成建制動員、實彈射擊演練和反“臺獨”應急作戰準備,逐步形成作戰能力。
與改革開放一同輝煌。25年來,師被總部評為全軍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兩次參加兩級軍區比武考核奪得第一;信息化“三網”建設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防空作戰一體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廣州軍區政委張陽的肯定;政治工作先后有40條經驗被總部、軍區轉發,“三個三工程”受到總政李繼耐主任的高度贊揚,親筆批示:“廣東預備役高炮師緊緊圍繞增強思想政治建設科學性,著力解決制約部隊科學發展的重難點問題,取得可喜成績。總結的三條經驗很生動、具體、實在,值得肯定。”經驗做法向全軍轉發。
牢記使命,準確把握部隊建設的歷史方位廣東是改革開放前沿,是國家經濟發展大省。廣州戰區是國家重要戰略方向。廣東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師駐守在這一重點地區和重要方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預備役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序列的部隊,是人民戰爭思想的深刻體現,是現代信息化戰爭中重要的戰略預置力量。戰斗力是硬標準,發展是硬道理,炮兵就要炮口朝天。2009年10月,師召開第二次*代會,新一屆師*委班子用科學發展觀審視部隊建設,確立了“爭創全軍一流預備役部隊”的目標,邁上了科學發展的新征程。
信仰是官兵思想的靈魂。師*委充分運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政治教育,用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官兵頭腦,堅定理想信念。按照省軍區的具體部署,把創建培育活動、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創先爭優活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師*委始終把*管武裝作為工作的第一原則。在預任軍官的選拔、使用中,把*管武裝理論作為必考內容、必講課目,有效地促進了預建*委支部建設,逐步形成了第一政委任命、*委委員述職、到崗辦公、聯合考評等制度和機制。學習成果推動工作實踐。師*委先后在省軍區*建座談會、*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經驗交流會上介紹了經驗,師政治部*支部在軍區創先爭優活動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提高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是深化軍事訓練的突破口。師*委按照省軍區“小型作戰會議”精神,通過與戰區野戰部隊、空軍、民兵和人民防空力量的聯演聯訓,實現了作戰思想、指揮方式的對接。針對預備役部隊力量構成、編制體制、保障方式的特點,探索構建一體化動員體系、一體化防空作戰體系、一體化訓練體系和一體化保障體系,有效提高了一體化防空作戰指揮效能,受到軍委總部的肯定。
支持和諧社會主義建設是預備役部隊的重要任務。師團*委積極推進經濟與國防的協調發展,探索建立了各級軍地聯合指揮、雙擁共建、應急維穩等協作機制,積極支援地方經濟、社會、文化建設。3年來,部隊先后派出萬余名官兵、40多次參加文博會和亞運會安保、搶險救災、扶貧幫困等急難險重任務,為災區捐款捐物達1000多萬元,贏得社會的廣泛贊譽。
鑄牢軍魂,努力提高政治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永遠不變的軍魂。預備役部隊寓軍于民,思想的開放性、工作的社會性和管理的分散性,使預任官兵容易受西方敵對勢力散布的“軍隊國家化”、“非政治化”錯誤言論的影響,被“拉出去、打進來”的政治考驗十分嚴峻。師*委緊緊圍繞 “三個貼近”、“三個確保”這一使命課題,增強思想政治建設科學性,著力解決制約部隊政治工作的瓶頸問題。著眼預建*組織建設,推動“三個轉變”。全師共有20個營*委、103個連支部。師*委按照預建*委抓核心領導、基層支部建戰斗堡壘、*員骨干當先鋒模范的思路,在省軍區首長機關的指導下,先后在四個團分別抓了基層*組織建設試點,制定完善了《預建*委(支部)工作細則》,對*委(支部)建設從人員組成、職能作用、書記委員職責、會議程序要求、正規化建設標準等8個方面18項具體內容進行規范。著力增強國防意識,推動從“被動兼職”到“主動作為”的轉變;努力提高能力素質,推動從“不懂不會”到“能抓善管”的轉變;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推動從“情感支持”到“制度保證”的轉變。預建*組織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
著眼政治教育效果,堅持“三個依靠”。預備役官兵大部分是經濟建設、科研教學一線的骨干,人員高度分散,工作性質不同,經歷閱歷各異。師團充分運用省軍區先后在五團、四團進行 “信念·使命”教育,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試點,積極探索出依靠地方*委**和編兵單位,加強教育組織領導;依靠社科部門,提升教育質量層次;依靠現代傳媒,拓展教育覆蓋范圍“三個依靠”新機制,有效促進了政治教育落實。在教育方法上突出“五美”理念:用語言之美解讀基本觀點,用形式之美營造教育氛圍,用內容之美連接生活實踐,用思想之美引發深層思考,用典型之美拓展教育效果,增強了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著眼干部動態管理,打造“三種形象”。全師部隊分布在全省6個市的150多個鄉鎮。營連長每年有4個月住在基層,單獨開展工作,在對外交往中面臨嚴峻考驗。師*委著眼干部動態管理,倡導樹立“講政治、守紀律、有作為”三種形象。建立完善了軍隊、地方、編兵單位“三位一體”管理監督網絡和“雙重組織生活”制度,提高官兵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切實筑牢抵御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防線,在駐地樹立了良好的軍人形象。
【同期聲】廣東預備役高炮師政委? 陳奕鵬:預備役部隊政治工作,就是要始終堅持*對預備役部隊的絕對領導,充分運用社會教育資源,創新方法手段,探索特點規律,增強政治工作的科學性,用創新理論武裝官兵頭腦,堅定政治信仰。 著眼任務,探索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的方法路子
胡主席強調指出,要把軍事訓練切實擺到戰略位置。師*委根據省軍區賦予的作戰任務,把主要精力和主要資源向軍事訓練聚焦,突出首長機關訓練、綜合集成訓練和實戰演練,大興軍事訓練之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預備役部隊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的方法路子。突出質量效益理念,實現訓練資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轉變。師*委著眼提高訓練資源的使用效益,在實踐中形成了分級訓練和融合式訓練模式,建成了防空作戰模擬教室、導彈模擬訓練教室、信息網絡控制室等10多個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專業訓練場所和與之相配套的多功能指揮訓練平臺,可同時容納近千名官兵,展開20多個專業課目訓練。通過采取小專業集中訓、捆綁訓和掛鉤訓等形式,大大提高了訓練的質量和效益。
突出綜合系統理念,實現訓練內容由單課目訓練到綜合集成的轉變。師*委緊緊圍繞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網上、實時、交互”式訓練,實現了單個專業訓練到綜合集成訓練的轉變。師把實彈射擊演習作為檢驗綜合集成訓練的有效手段,對快速動員、跨區機動、對空中目標射擊以及訓練中的政治工作、后裝保障進行系統考核,提升了部隊整體作戰能力。
突出信息主導理念,實現訓練手段由傳統方式到科技創新的轉變。師*委著眼中央軍委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信息能力在戰斗力生成中的主導作用,加速推進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師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先后參觀考察了北京軍區某防空旅等軍內外多家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邀請防空兵指揮學院和總參、中電、深圳大學ATR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技術專家20多次進行研究論證,集中各方意見100多條,18次修改方案規劃,按照“平戰任務牽引、整體統籌規劃、綜合集成建設、持續滾動發展”的建設思路,創新偵察預警、指揮控制和裝備組網“三項技術”,先后建成1個總群、4個群、4個營、12個連共27臺移動方艙,實現了“空情信息實時、指揮控制扁平、射擊指揮高效、火力運用靈活”的目標,有力推動了部隊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建設。
寶劍鋒從磨礪出。核心軍事能力的提升,有力推動了部隊戰斗力躍升。2008年2月,參加廣州軍區組織的預備役師首長機關業務訓練考核,取得了軍事理論、識圖用圖、想定作業、戰術標圖、高炮群射擊指揮等7個課目的全優成績,名列全區預備役部隊之首。參加省軍區軍事訓練考核,總成績名列第一;參加兩級軍區優質教學課目和優秀教練員評選,4個優質教學課目、12名優秀教練員受到軍區表彰。2011年11月,參加廣州軍區實彈戰術演習,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跨區機動1000多公里,擊落各類靶標32具,創造預備役部隊實彈射擊最好成績。
【同期聲】廣東預備役高炮師師長? 黃? 樸:提高預備役部隊核心軍事能力,就是要牢固樹立使命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強化體系思維,把信息化建設和一體化訓練作為重要抓手,不斷增強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適應變革,不斷推進部隊全面建設的創新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軍隊,在現代信息化條件下謀劃打仗,是預備役部隊面臨的時代課題。創新融合式發展模式。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道。師團*委發揮雙重領導的體制優勢,第一政委自覺踐行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理念,著眼職責,主動作為,把軍隊建設需求納入到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之中,在觀念、制度、機制的融合上下功夫;在技術、人才、管理的融合上做文章;在發展、建設、保障的融合上見成效。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五團第一政委陳應春當選“2008年度全國關心支持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新聞人物”和全國國防動員建設2011年度人物;廣州市委常委、秘書長、一團第一政委陳國,佛山市副市長、二團第一政委冼瑞倫,汕頭市市長、四團第一政委鄭人豪等先后被評為“預備役部隊建設先進個人”。
創新編兵整組模式。師*委針對駐地經濟發展和擔負任務的特點,創新編兵整組模式,實現了市場與戰場有效對接。五團探索總結出了高校編兵、企業編兵、街道編兵的成功做法;二團把編兵重點逐漸由農村向城鎮和企事業單位轉移,創建了流動兵員動態管理新模式;一團、四團分別籌建了相應的專業分隊,為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驗做法受到總部和軍區肯定。創新“四個基本”建設模式。“四個基本”建設是全面提升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基礎工程。師*委緊密結合實際,把要素標準細化為體系標準,把重硬件建設轉化為軟硬件建設并重,把一般性建設融入信息化元素,逐步形成了預建連隊科學的編配模式、預建*組織模式、組訓模式和保障模式,有力地推動了“四個基本”建設落實,所有連隊100%達標,省軍區重點抓建的39個營連100%達到優秀標準。
用赤膽忠誠堅定信仰,用素質能力履行使命,用青春熱血鑄就軍魂。全師官兵決心堅決執行*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決策指示,在軍區,省委、省**和省軍區的堅強領導下,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增強憂患意識,強化使命意識,樹立創新意識,迎接新挑戰、抒寫新篇章、創造新輝煌,為推動預備役部隊建設的科學發展譜寫更加壯麗的樂章。
配音????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