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專題片配音奮進中的重慶市工業高級技工學校專題配音
配音云
配音為您推薦一篇學校專題片配音文案
(學生群體出入校門、女學生形象特寫)這是我們的母校-重慶市工業高級技工學校,(校門、學校遠景)它茶山環抱,松竹掩映,重慶西部中心城市永川和重慶職業教育基地一張靚麗的名片。莘莘學子意,綿綿園丁情,悠悠創業路,拳拳報國心。歷經滄桑的重慶市工業高級技工學校正吐芳華。(特寫校園小徑、參天大樹、花朵)2009年8月12日,國家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在考察完學校各方面工作后指出:“你們辦得有特色,有成效。你們要發揚成績,總結經驗,改革創新,在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多作有益的探索,以改革的精神創新體制,成為中職教育的排頭兵!”(魯部長來校情況視頻資料)
這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1978年,“江津地區工業技工學校”悄然破土,有誰知道,當初的開辦費僅有2.5萬元。(老照片)然而,就是在這片荒山坡上,學校歷屆領導帶領全校師生員工艱苦創業、團結奮斗,以“至善至上、博文強技”為校訓,(宣傳欄:校訓)秉承“誠信辦學、服務社會”的宗旨,堅持“以德育教育為首、教學質量為中心、技能訓練為重點、市場導向為目標”的辦學指導思想,教育學生“一會做人、二會做事、三會創業”,(校門口宣傳牌)堅定不移地走培養高技能人才之路,創新改革,做大做強,一步步進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辦公樓豎幅、學生軍訓閱兵式、辦公會議)2000年被評定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2003年升格為高級技工學校;2004年被批準建立技師學院,成為全重慶市首批8所技師學院之一;2008年被評定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陸續推出牌子)目前實行重慶市工業高級技工學校、重慶市工業技師學院、重慶市工交職業教育中心“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模式。(三塊校牌)如今的重慶市工業高級技校,占地面積178畝,建筑面積84620平方米,教師203人,在校學生4046人,校園環境幽雅,綠樹成蔭,學習生活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實現了計算機網絡數字化管理和視頻監控,全校師生擁有一個舒適優良的工作學習環境。(教學樓、文化階梯、瀑布假山、升旗儀式)
學校常設專業12個,其中數控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機電一體化、呼叫和金融數據處理等專業優勢明顯,建立了機械數控造技術、電工電子、信息技術、汽車制造與檢修等4個校內實訓基地,機械加工、數控技術、模具制造、機電一體化、汽車維修、鉗工、電子產品裝配等10余個實習車間,有數控設備維修、數控仿真、EDA、PLC、EPROM(讀音為:易皮榮)、單片機、高低頻電子、維修電工、通訊設備維修、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光機電一體化、傳感器檢測、CAD/CAM、計算機網絡等30余個實訓室、永川呼叫和金融數據處理公共服務平臺。所有教室實現多媒體化,實訓設備總值達2048萬元。(依次展示實訓場所)
學校薈萃一流師資,現有專兼職教師203人,“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91.4%。其中碩士研究生11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和永川區名師6人,高級職稱教師60人,高級技師30余人,技師50余人。20余人主編、參編全市相關專業教材、教學大綱。學校強力開展師資培訓,派遣教師到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習先進職教理論、技術和管理知識,到企業獲取生產實踐經驗,進高校強化專業理論,近年來先后有20余人參加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級骨干師資培訓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教學情況、校本教材、論文、教師獲獎榮譽、含師生特寫)
這是一部鏗鏘有力的進行史。學校以人為本,以德治校,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著力培養既有技德、又有技能、并能創業的復合型、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教學研討會)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和“一體化教學”、“模塊教學”、“學分制”、彈性學制、分層教學等教學改革,堅持“學歷+技能”培養目標,實行“雙證書制”。學校建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鑒定所考試站牌子)多次承擔全市和渝西片區職業技能競賽和高技能職業資格鑒定,(技能賽視頻資料)在渝西發揮著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作用,被重慶市**授予“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基地牌)多年來師生在各項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重慶市數控技能大賽團體第一名、職工組冠軍,全市技工院校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團體第一名、第二名,不少師生受到表彰,被授予“重慶市技術能手”、“能工巧匠”等榮譽稱號。(依次推出大賽現場、獎牌獎杯、獲獎選手)
學校充分為學生提供鍛煉平臺和展現才華的舞臺,建立了季風文學社、心理協會、計算機協會等14個學生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了以共青團為主體,以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學生教育工作模式,社會化技能培訓極具特色,被團中央列為全國基層團組織工作試點單位。(文藝演出、社團活動、共青團榮譽牌)
學校開辟了穩定的生源基地,常年招生保持在1500人左右;(招生和安置戰略圖)學校畢業生服務于高速發展的重慶經濟,近幾年來成批就業的在渝世界和中國五百強企業有:廣達、緯創、英業達、和碩、長安汽車、上汽依維柯紅巖汽車、嘉陵本田、重慶濰柴、重慶移動通信、華道數據、先特呼叫、香港(重慶)電信盈科等,(依次推出企業形象)《中國青年報》《重慶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我校“學生尚未畢業便被一搶而空”,尤其是近年來學校高級工和預備技師被不少中高職院校聘為教師,被企業成批聘為后備干部,絕大部分畢業生成為用人單位管理和技術骨干。(報紙擺拍)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征程。學校豐碩的辦學成果離不開上級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國家教育部、國家人社部、國家財政部、中國職教學會、重慶市領導、市發改委、市教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及永川區主要領導先后蒞臨學校檢查指導工作。(領導視察照片、視頻)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技工院校培訓援助行動抗震救災突出貢獻學校、重慶市“職業教育先進學校”、重慶市“技工教育先進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安全文明示范小區”、重慶市“校務公開先進集體”、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委連續11年被市經信委*組表彰為“五個好”先進基層*組織、連續9年被市經信委*組評為“好班子”,學校校長、*委書記李慶同志榮獲中國技工院校杰出校長、全國機械工業先進工作者、重慶直轄十年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重慶市校務公開先進個人等榮譽,連續9年被市經信委*組評為“優秀干部”。(依次推出各項榮譽)
這是一部改革創新的發展史。2010年7月23日,教育部魯昕副部長親手將重慶職教基地現代機電技術教育集團的牌匾頒給了學校,這是學校聯合轄區內部分高中職院校、優勢企業牽頭組建的重慶首個區域性職教集團。(授牌照片)在重慶市人社局、經信委的支持下,學校牽頭成立了重慶市第一個技工教育集團——重慶市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授片儀式)設立了重慶市工業技師學院濰柴、華為、青山、益民4個分院(分院牌); 2011年,學校與香港上市公司力勁科技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重慶工業技師學院力勁壓鑄分院,雙方以股份制形式征地500畝籌建新校。(簽約儀式)通過集團化辦學,實現了渝西職業教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避免了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帶領弱小職校走出困境。(分院校園環境)學校獨立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成渝經濟區中職教育集團化辦學策略研究》,先行展開了中職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理論探索。(模擬課題書)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2006年,學校成立了有企業高管和高技能人才等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咨詢)委員會,(會議圖片)不斷加強學校與企業和行業的深層次合作,創建了人才儲備基地、技能提升培訓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學校與企業共同組建了濰柴動力班、力勁壓鑄班、緯創班、華道數據班等,開展“訂單式”培養(簽約儀式、洽談會、企業冠名班等)。學校與企業合作,研究制定數控行業人才培養標準,編制實訓教材,開展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教材、校外實習基地)學校抓住永川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中國西部聲谷”和金融數據后臺處理中心的契機,開設了呼叫中心、金融數據處理等客戶信息服務專業,被當地**授予“永川服務外包培訓基地”,并在我校立項建設“永川呼叫金融和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學校成為“重慶市軟件藍領萬人培養工程試點學校”,勇立在重慶市產業升級職業培訓改革的潮頭。(永川工業園、基地牌、企業學生工作情況)木之長者,郁郁蔥蔥;流之遠者,浩浩蕩蕩,校企融合為學校展示了無盡的發展空間。(景色、廣播操)
面對新一輪機遇和挑戰,“敢問路在何方”?學校審時度勢,制定了《“十二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加緊推進“1234”發展戰略,即堅持一個辦學宗旨: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實現兩大目標:爭創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學校、創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突出三項特色:以山地和階梯文化為特征的校園文化特色、以現代制造業為主的專業建設特色、以“一體兩翼”的青年工作和學生社團建設為重點的教育管理特色;建好四大基地:穩定的招生生源基地、具有明顯實力的校內實訓基地、教訓產相結合的校企合作基地、優質穩定的就業基地。(字幕為主,學校環境、場所、中心組學習會為背景)
揚帆力排千重浪,邁步更上一層樓,今天的重慶市工業高級技工學校正承載著新的希望,向著國家級示范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的目標闊步前進!
配音 ? ?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