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更多配音文案》
?
?? 東營職業學院是由東營市人民**舉辦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2011年被立項為國家骨干校建設單位。學校地處大型石化生產基地勝利油田產業區,憑借得天獨厚的條件,東營市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強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3390萬噸,是全國煉油能力超大的地區。2010年,中海油加盟東營港,并聯合五大企業投資建設大型石油煉化項目和石油儲備基地,進一步帶動了地區石化及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生產一線需要大批的石化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這種情形下,作為國家骨干校的東營職業學院責無旁貸地擔當起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中央財政支持的石化專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辦學規模,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條件、校企合作深度廣度都走在全國前列,為石化生產一線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建設什么樣的實訓基地,如何建設,這些看似輕松的問題,卻正是實訓室建設的關鍵。課題組人員在對區域石油化工行業企業詳細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抓住石化產業結構調整機遇,引入石化行業標準,參照企業崗位要求,邀請了煙臺萬華集團、中國萬達集團等8家企業參與基地方案設計,最終確定建設“基本技能平臺-單元技能平臺-綜合技能平臺”模式的開放式實訓基地。
建設過程中,學校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到企業考察學習,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方案設計,利用山東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國家骨干校建設契機,積極爭取12家企業提供145.5萬元設備與技術支持,同時依托行業協會成立石油化工研究所,最終建設了集教學、生產、培訓、技能鑒定、技能競賽、科研與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實訓基地。
?? 基地建成之后,如何使用、管理,又擺在課題組研究人員面前。經過對國內外高職院校和石化企業的實地學習、參觀,確定借鑒企業生產模式,建設職場化的實訓室。由教師、企業技術專家、學生利用實訓室管理系統共同參與管理。實訓室全天候開放,滿足了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實訓室進行實踐操作,熟悉技能的愿望,極大的提高了實訓基地使用率。
?? 秉承教育為社會服務的理念,積極開展技術服務、師資培訓、技能競賽、技術交流、示范展示等業務。2012年,該基地被確定為山東省高職院校教師師資培訓基地;2013年被確定為全國高職骨干教師師資培訓基地,已為全省和全國高職院校培訓技師90多名。2013年,我校分析與檢驗實訓室被山東省教育廳批準為2014年春季高考“化學分析與檢驗”技能考試考場。與東營市人社局聯合建立東營職業學院職業技能鑒定站,鑒定工種已達10多個。完成化工行業技能鑒定6000多人次,為黃河三角洲石化企業提供了13539人次的職工培訓。我校分析與檢驗實訓室為2014年山東省春季高考“化學分析與檢驗”技能考試考場。
?? 針對校內專業教師理論功底深厚,但操作能力相對較弱這一現象,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聘請了48名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50.4%。這樣,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分工合作,從理論和實戰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 學生進入職場后,是需要到團隊中工作。如何在團隊中定位及搞好團隊的團結協作顯得尤為重要。在實訓教學上,積極打造學生助理教學團隊,選拔培養優秀學生擔任實訓教師助理,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傳幫帶”,共同提高職業技能。
? 實訓基地服務對象從學生、教師,拓展到企業職工、社會人員。在技能訓練、教學科研基礎上,實訓資源共享。實訓基地規劃預留建設空間,在硬件規模、管理模式、功能拓展等方面具有可持續發展。
? 按照認知規律和技能培養的遞進規律,創新“現場—理論—仿真”螺旋上升式人才培養模式。它要求學生首先通過體驗“現場”進行設備認知,在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熟悉工藝流程和設備,建立起感性認知;然后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結合現場認知,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在仿真實訓階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工廠的實際生產操作過程,熟練操作技術,同時相互切磋交流,結合現場帶回的問題深入思考,進一步提高操作流程分析、事故處理等綜合能力;如此一個又一個周期,層層上升,螺旋漸進,專業水平逐步升級,認識不斷深化,直至學生能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