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電子技術創新實踐基地配音_解說詞
配音云
配音為您推薦一篇解說詞配音
電子技術創新實踐基地創建于2002年。2007年,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吉林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示范基地”。經過20余年的建設與發展,基地成為了長春理工大學、受益學生最多、影響力最大、成效最顯著、全面開放的大學生課外教育平臺之一。
學校為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每年給予充足經費保障和優越政策支持。基地在場地管理、團隊入駐遴選辦法、退出及激勵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營造了學校和社會深度參與的、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
目前,基地占地4000多平方米,各類實驗室及科室23個,總資產2500多萬元,10萬元以上高端儀器設備43臺套。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基地與學校重點科研實驗室、工程研發中心、知名企業,建立了聯席和協同創新機制,上億元的寶貴資產為學生創造了優越的創新創業大環境。
基地擁有校內外指導教師90多人。
校內指導教師主要來自電信、光電、機電、經管等學院。校外指導教師主要來自華為、西門子、奧普光電、光機所等知名企業和院所。
學校優秀畢業生,長春光機所原所長宣明、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瑞光 給予了學生巨大支持。一大批專業教師、成功創業者、著名企業家,極大地增強了指導團隊的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基地活動主要分3個層次:
一是基礎創新實踐。主要通過學習小組、自主實踐、競賽等形式組織。基地成功舉辦了智能汽車競賽、電子設計競賽、西門子工業自動化挑戰賽24屆次;每年上千名有理想、有激情的大學生通過競賽熏陶自己、磨練自己,不斷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近五年,學生榮獲國家級、省級成果獎勵200多項。
二是創新創業團隊孵化。通過團隊建設,著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2014年,基地創建了“理工之星創客空間”,每年50多個團隊活躍在基地,努力積累工程經驗,學習創業技巧和方法。2015年,時旭東等同學研制的“可穿戴式手語識別手套”,斬獲吉林省首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 金獎。“追風”團隊連續11年獲取智能汽車競賽的全國或賽區一、二等獎。
三是公司注冊運營。基地建立了虛擬的“眾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學生采取公司化管理,破解了學生公司治理、創新訓練的難題。基地選拔成熟團隊,由創業導師提供創業方案、創業渠道、就業咨詢等 創業輔導,創建、注冊并運營公司。目前,學生注冊公司15個,吉林通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長春鼎軒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長春市安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具備了電子儀器、激光加工、光電測控、機電設備等產品的設計及研發能力,經濟效益顯著。
近年來,電子技術創新實踐基地在管理機制、創新創業活動等方面,成效顯著、碩果累累,先后被吉林省教育電視臺、新文化報跟蹤報道,贏得了學校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高度贊譽。剛剛過去的6月17日,吉林省李晉修副省長及一行領導到長春理工大學視察指導,對基地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基地全體師生,將繼續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造就更多 “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生力軍,為吉林省和祖國的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 ?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