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已建海綿城市項目簡介—解說詞
配音云
配音為您推薦一篇解說詞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陜甘寧三省交匯處,屬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溝壑區。轄七縣一區,市域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5萬人。中心城區所在地西峰區,人口約35萬,建成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規劃至2025年,慶陽市區總人口達到53萬,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
多年以來,我們針對黃土高原濕陷性地質特征和城市快速擴張,排水系統建設不足,城市內澇頻頻出現,雨水集中下塬排放,沖刷蠶食塬面,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的實際,創造性的提出和遵循“攔蓄、凈化、循環、利用”方針,通過工程、技術、生物措施配套施策,先后實施和建成南區雨洪集蓄保塬生態工程(南湖)、慶陽機場雨水集蓄利用項目(北湖)、東湖公園、周祖廣場公園、和諧廣場等20項海綿項目,初步開展了水系配套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
位于市區南大門的 “南湖雨洪集蓄保塬生態工程”,水域面積400畝,年蓄水量173.6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2.71億元。位于城市北區機場附近的“慶陽機場雨水集蓄利用項目”,水域面積150畝,年蓄水量42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5600萬元。已建成的兩個雨水集蓄工程,有效緩解了城市南北兩區排水防澇難題,極大改善了周邊城市景觀,帶動周邊千畝土地價值提升,與周邊的慶陽民俗文化產業園共建環湖文化和商貿核心區,形成環湖水系,有效體現了“蓄、用”結合的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已建成的城北公園、和諧廣場公園、東湖公園,在園區建設時考慮了下沉式廣場綠地、人工水體、生態停車場、透水鋪裝等一系列海綿設施建設。其中,城北公園占地面積60 畝,水體面積10 畝,下沉綠地率40 %,透水鋪裝率 58 %,調蓄容積2.5萬立方米。和諧廣場占地面積 145 畝,下沉綠地率 20 %,透水鋪裝率15 %,調蓄容積1.7 ?萬立方米。東湖公園占地面積170 畝,水體面積 35 畝,下沉綠地率67 %,透水鋪裝率27 %,調蓄容積 23萬立方米。公園建成后,不但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地,更有效提高了周邊區域排水防澇標準,使海綿城市建設中“滲、滯、蓄、凈、用”的綜合施策得到全面運用。
“太一住宅小區”,作為慶陽市高端住宅項目,率先考慮依照低影響開發理念進行建設。全部建筑設置綠色屋頂,既美化了小區環境,提高了產品檔次,又體現了海綿城市建設元素。火巷溝、紅杏山莊、蘭州東路三處雨水下塬排放工程,是我市固土保塬重點項目。其中,火巷溝下塬排放口改造工程,建設3x2米下塬雨水排放箱涵 1.5 公里,工程投資約3000萬元。紅杏山莊下塬排放口改造工程,建設3x2米下塬雨水排放箱涵3公里,工程投資約9000萬元。蘭州東路雨水下塬排放工程,新建雨水排放管道2.4公里,總投資4800萬元。上述工程的實施,直接改變了雨水塬面直排、沖刷造成嚴重水土流失進而引發地質災害的狀況,實現了可控性有序排放。
已建成的市區污水處理再生利用工程,是繼城區污水處理廠之后,又一項重要的水處理設施。該項目出水標準為一級A標準,日處理污水量2萬噸,主要用戶為慶陽石化公司生產用水及城區綠化澆灑、道路沖洗用水。慶陽是全世界唯一建在黃土塬面上的城市。在支離破碎、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腹地,平疇沃野、阡陌縱橫的董志塬猶如“諾亞方舟”,以自己博大的身軀承載著70多萬人的生活生產,為黃土高原這個記錄地球環境變化的三大“天書”之一,留下了大自然最偉大的杰作。“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邊邊”曾經也許不只是一句笑談。 ??
? ?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