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源紀委專題片—解說詞
配音云
配音為您推薦一篇解說詞
滄源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全縣18萬各族人民中有80%是佤族,占全國佤族人口的40%以上。國土面積2446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47.083公里,全境屬國家二類邊境口岸,是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這里,高山與湖泊映襯,現實與神話齊飛。3500多年的古崖畫,講述著阿佤人的淳樸豪放;翁丁佤族原始生態村落,盡顯阿佤山的秀美神奇。這里,被稱為崖畫之鄉、佤族歌舞之鄉、木鼓之鄉、司崗里之鄉,是中國佤族文化的薈萃之地。
不忘初心,聚焦中心、突出主業。
*的十八大以來,滄源佤族自治縣紀檢監察機關在市紀委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不忘初心,在全面從嚴治*中找準角色定位,聚焦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堅決懲治腐敗,推動全縣*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按照中央紀委和省、市紀委關于“三轉”的要求,順利完成了內設機構改革調整工作,設立紀檢監察一室、二室、三室,將*風室、糾風室、執法監察室進行整合,設立*風政風監督室,組建組織部、宣傳部。在不增加機構、編制和職數的前提下,通過改革,共設立10個內設機構,共有35名編制,實現了“兩個過半”的要求,監督執紀力量全面增強。
堅守責任擔當,壓緊壓實“兩個責任”。
滄源縣委始終把落實*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把權力與義務、責任與擔當統一起來,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擔負起全面從嚴治*的政治責任。十八大以來,縣委常委會、縣***組會議分別26次、23次專題研究*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先后制定出臺《落實主體責任具體實施辦法》和《落實監督責任實施辦法》,推進“兩個責任”具體化。對主體責任進行責任分解,制定明細責任清單,層層簽訂責任書,做到全覆蓋。在全市率先召開落實*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推進會,縣委書記、縣長主動約談部門*政主要負責人10次,親自帶隊開展*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推動全縣各級*組織墜地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出臺《**系統*風廉政建設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縣**領導班子帶頭,**系統各單位,包括鄉(鎮)**班子每季度定期召開1次分析研判會,分析查找*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部署下季度*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問題立行整改。
滄源縣紀檢監察機關推進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三轉”工作,回歸主業聚焦中心任務,集中精力抓主業,議事協調機構由65個精減為13個,取消或不再參與52個。*的十八大以來,縣紀委常委班子成員集中約談*政主要負責人987人次。組織78名主要負責人在縣紀委全會上述廉述責,切中要害,紅臉出汗,接受面對面質詢評議。在全市率先出臺《落實*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辦法》,對“兩個責任”落實情況實行每季度量化檢查考核1次、通報1次。全縣各級*組織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層層負責、逐級落實主體責任的良好局面。
抓主業主責,堅決正風反腐不手軟。
*的十八大以來,滄源縣紀委持續發力整治“四風”,持續形成“震懾”,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緊盯重要時間節點,狠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大操大辦、公車私用等歪風。開展監督檢查常態化,先后派出42個工作組269人次對各鄉(鎮、場)、縣直各部門執行紀律作風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1起,處理29人,給予*紀政紀處分15人。
堅持問題導向,抓實專項整治,先后組成31個專項紀律檢查組,重點對脫貧攻堅、“五網”基礎設施建設、“3?01”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潔凈滄源”等工作開展專項紀律檢查,確保政令暢通。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釋放“用擔當詮釋忠誠,失責必問”強烈信號。深入開展“不作為亂作為”專項整治,制定出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的十八大以來,共問責領導干部29人。
滄源縣紀委以“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態度,攥緊拳頭懲治腐敗,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處理越重”的強烈信號。探索與檢察院聯合辦案,增強反腐合力。2012年以來,共接受信訪舉報168件(次),初核違紀線索234件,轉立案135件145人,結案127件137人,給予*政紀處分137人。采取“兩規”措施6件6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4人。為國家和集體換回經濟損失903.25萬元。
嚴肅查處了縣水務局原局長田畢宏、縣住建局原局長羅應奇、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肖德明、班老鄉原鄉長李強、單甲鄉原*委書記劉文明、縣交通運輸局原局長輝朝映等重大典型案件,起到了較好的震懾警示作用。2013年,全縣查辦案件工作被省紀委考評為全省一等獎,在全市名列第一。
實踐和運用好“四種形態”,緊扣“六項紀律”,立足于抓早抓小,把紀律挺在前面,對*員干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2015年以來共談話函詢14件15人(次),給*政紀輕處分57人,對反映失實的28件問題予以澄清,還干部清白,給群眾明白。
注重教育引導,增強紀律規矩意識。
結合“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活動,全縣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系列講話精神、《中國共產*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問責條例》,開展專題宣講121場(次),廉政*課116場次,組織1826名*員干部參加*章*規知識競賽和網絡知識測試。在各級報刊媒體開展廣泛宣傳,喚醒*章和*規*紀意識。
常吹“耳邊風”,常打“預防針”,縣委書記和縣紀委書記每年堅持與縣級領導和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2到3次集體或個別廉政提醒談話,要求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切實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
2016年建成漢、佤雙語版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創建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12個。其中,永和社區被命名為省級廉政文化示范點。“七?一”期間,縣委書記、縣長帶隊,組織縣四班子領導及部門負責人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活動。2次舉辦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732名*員干部接受了警示教育。分批組織1085名*員干部觀看警示教育片,9次組織591名*員干部旁聽職務犯罪案公開庭審,零距離接受警示教育。
立規矩,扎緊制度的籠子。
以深入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為抓手,讓制度管人、管事、管權成為習慣,形成常態。先后出臺了《**性投資工程建設等市場活動不良行為記錄黑名單制度管理暫行辦法》、《**投資項目成本控制制度》、《工程建設領域廉政制度》等制度規定,從源頭預防腐敗問題。為遏制巧立名目、濫發請帖、大操大辦請客收禮及借機斂財歪風,在全市率先出臺《從嚴控制舉辦節慶活動及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試行)》,廣大干部普遍反映客事減少了。建成滄源縣財政資金監管平臺并投入使用,有效防控財務風險。
抓實農村基層*風廉政建設,增強群眾獲得感。
把正風肅紀向基層延伸,切實推動*風廉政建設重心下移、工作下延。全力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加強對農村“三資”、民生資金的監管,嚴懲“微腐敗”,維護群眾利益不受侵害。十八大以來,共接訪群眾67批(次)129人,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26件。通過“五級聯動”監管平臺,辦結群眾訴求10257件,滿意率99.81%。十八大以來,嚴肅查處了截留挪用貪污民生資金案件13件,給予*政紀處分19人,讓正風反腐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密切聯系群眾,真情服務群眾。
滄源縣紀委始終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派出4名整體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工作隊員駐村扶貧幫扶,組織單位33名干部掛鉤幫扶96戶,幫助農戶協調貸款、申請項目、申請資金、研究發展思路等;投入幫扶資金80萬元,并協助掛鉤村制定發展規劃、發展措施10余項,建設安居房56所;協調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資金120余萬元;增強了村民創業發展的意識、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動力。
增強自我監督,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隊伍。
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對紀檢監察干部實行最嚴格要求,最嚴格監督,最嚴格管理,嚴守利益面前不伸手,誘惑面前不動搖,堅決防止“燈下黑”。鑄造了一支立場堅定,敢于擔當,敢于較真、敢于碰硬、敢于亮劍,清正廉潔,秉公執紀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責任鑄就靈魂,案情就是命令。滄源紀委有這樣一名紀檢干部,長期奮斗在反腐斗爭最前沿,她就是紀檢監察室主任――楊玉芝。一名成長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女干部,多年患有甲狀腺癌、高血壓的她,一直堅持在辦案一線,用行動詮釋著“忠誠干凈擔當”的共產*員形象。
全面從嚴治*永遠在路上,*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滄源紀檢監察機關在市紀委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堅決把*風廉政建設的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為滄源與全市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 ?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