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隨平野盡,月涌大江流。長江出三峽,進入九曲回腸的荊江。醉美的云夢古澤孕育了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荊州,位于江漢平原腹地,它經(jīng)春秋、立秦漢、博三國,文化煊赫傳承2500余年。而沙市中山公園,正是荊州古城的綠色心臟。
云開水景育明珠
??????????????????????????????? ——沙市中山公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自此,以武昌起義為開端的辛亥革命結(jié)束了中國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孫中山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建立了不朽功勛。1925年2月,孫中山與世長辭。社會各界在為“民國喪父”而哀鳴的同時,興起了修建中山公園的熱潮,以此紀念這位歷史偉人。
沙市,發(fā)端于先秦、自唐朝建鎮(zhèn),歷為荊州外港,素有“三楚名鎮(zhèn)”的美譽。1895年,清**簽訂《馬關條約》,設沙市為內(nèi)陸四大通商口岸之一。飽經(jīng)滄桑的沙市,見證了滿清王朝的腐敗,經(jīng)歷了半殖民地的歷程。辛亥革命,使沙市這座小城煥發(fā)生機。至民國初期,沙市成為湖北省內(nèi)僅次于漢口市的第二大市。
1933年初,沙市商會、社會團體、荊沙駐軍共同組建沙市市政建設整理委員會。同年11月,沙市中山公園破土動工,浙江籍土木工程師王信伯任設計師。1935年4月,公園初成,園區(qū)占地18公頃、工程耗資5000大洋。當年6月4日,荊沙軍民齊聚中山紀念堂,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暨沙市中山公園開園剪彩儀式。
沙市中山公園建成不久即飽經(jīng)磨難。1940年6月4日,侵華日軍轟炸沙市,炸毀中山紀念堂、卷雪樓等標志性建筑;6月10日,侵華日軍占領沙市并進駐中山公園,園區(qū)大量精美絕倫的景觀建筑慘遭蹂躪、毀于一旦。
流年似水,歲月如梭。新中國成立后,沙市中山公園涅槃重生并得以恢復重建。至上世紀90年代,緊鄰園區(qū)的江津湖劃歸公園,園區(qū)面積擴至74.62公頃,成為全球最大的同名公園。進入新世紀,園區(qū)進行全面提檔升級,公園功能更加完善、景觀愈發(fā)優(yōu)美。
沙市中山公園的發(fā)展歷程,是荊州城市建設由舊時商埠碼頭向現(xiàn)代文明城市邁進的經(jīng)典縮影,是城市市政建設效用與人文深隱的完美結(jié)合,是城市發(fā)展和公眾審美的共同升華。
沙市中山公園園林景觀旖旎多姿,文化內(nèi)涵積淀深厚。
總理紀念碑、中山紀念堂、中山亭、中山門、逸仙橋……獨特的中山文化是沙市中山公園的立園之本。
1935年,原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軍長徐源泉為新落成的沙市中山公園題名,大門左右各署“雄楚”、“懷沙”由荊沙書法大家李寶常手書。1965年,時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視察沙市并蒞臨中山公園,為公園重新題寫園名。
1989年,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為中山銅像題名。2011年9月,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為沙市中山公園捐贈新的中山銅像,并為中山銅像和中山紀念堂題字。沙市中山公園曾為荊州帶來許多榮光。社會各界的贊譽和關注,已經(jīng)成為記錄公園發(fā)展歷程的重要見證。
中山紀念堂始建于1933年,1935年落成,一度成為舉辦抗日救亡宣傳運動的重要集會場所。1940年6月4日,中山紀念堂毀于侵華日軍炮火。2012年11月,由社會各界捐資復建的中山紀念堂落成。復建的中山紀念堂占地面積1200余平方米,它筑臺為基,青石鋪地,雕梁畫棟,氣勢雄偉。
武侯祠、太岳堂、屈原居、春秋閣……荊楚文化的典型代表為沙市中山公園匯聚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春秋閣,相傳關羽鎮(zhèn)守荊州期間曾在此秉燈夜讀《春秋》。閣分上下:上為閣,內(nèi)供關羽坐像;下為室,可作休憩之所。閣前由李寶常撰長聯(lián)一副:紹尼山大一統(tǒng)心傳,遺憾三分缺漢鼎;為守土留兩間(jiàn)正氣,聲靈萬古濯荊江。一部《春秋》、兩個夫子,歷盡歲月滌蕩,述說著風云變幻。
鋤云閣建成于1935年,寓意其閣頂似鋤,遇清風送云則逢頂而分,彰顯閣高樓闊之意。鋤云閣用中國園林景觀“設形、蘊意、傳神”的傳統(tǒng)手法,融合了荊楚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盛夏時節(jié)駐足其間,便有“清風萬里來,人間一福地”的意境。
雪浪高人岸,江邊欲上樓。卷雪樓是明朝文學家“公安三袁”之袁宏道寓居沙市期間臨江而建的觀景樓,后坍塌于長江汛水。1933年,沙市士紳鄧心田將其私家園林中復建的卷雪樓捐贈給中山公園。2013年9月,由社會捐資復建的卷雪樓在其原址動工。時光荏苒,歲月流逝,卷雪樓的幾度興衰,彰顯著荊楚兒女崇文尚禮、急公好義的高貴品格。
孫叔敖墓位于便河側(cè)畔。孫叔敖曾三任楚國令尹,他輔佐楚莊王興建水利、革新政治、整肅吏治,奠定了雄楚稱霸的偉業(yè)。童稚逢蛇嘆不祥,慮悲來者為埋藏。是知陽報由陰施,天爵昭然契日彰。直至今日,孫叔敖仍為世人敬仰。
水,滋養(yǎng)和靈動了沙市中山公園。
園依便河,水可泛舟。明代詩人王啟茂曾賦詩:“記得當年踏碧沙,沙津無物不繁華。舟船夜貰(shì)千門酒,樓閣春藏十里花”。沙市歷代富商巨宦修建園林都首選便河之畔,中山公園的選址亦不例外。因勢就形、臨水造園、建橋成景,沙市中山公園建園初期的設計理念和規(guī)劃格局一直延續(xù)至今。?
今天的沙市中山公園,依然流淌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曼妙蜿蜒:楚堤長廊縱橫東西,便河故道繞園而過,江津湖畔楊柳依依。因水而生,自然依橋借景,沙市中山公園儼然是一座橋梁博物館。因水蘊靈,自然臨水觀景,江津湖風景區(qū)時時流淌著萬種風情。
遠公林下滿青苔,春藥偏宜間石開。往往幽人尋水見,時時仙蝶隔云來。千姿百態(tài)的盆景凝聚著公園人的匠心獨運,姹紫嫣紅的花兒將城市妝扮得五彩紛呈。
讓沙市中山公園充滿靈韻的,還有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季美景。
裁云鏤月,吹影鏤塵。精致的雕塑不乏名家大作,又為雅致的公園平添了幾分現(xiàn)代氣息。
沙市中山公園是市民的樂園。怡然自得的閑適,人頭攢動的熱情,興致盎然的笑臉,流光溢彩的生活,構(gòu)成了這座城市的美麗和諧。
花繁葉茂千枝秀,云涌水動百鳥飛。歷久彌香的沙市中山公園已經(jīng)是建設宜居城市、構(gòu)筑美麗荊州的典范之作。面向未來,它也一定會成為傳承文化、孕育生活的璀璨明珠!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chuà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nèi)刪除)
聯(lián)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