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貧困群眾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可持續發展能力、內生動力得到加強這三個關鍵,不斷創新產業扶貧資金投入、產業發展組織模式。共發展股份合作經濟項目157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80個,扶持和培育農村*員帶頭人222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182戶4350人,全縣無集體經濟“空殼村”;通過積極爭取,給予第一批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每村100萬元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第二批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每村50萬元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1.47億元的銀行貸款列為產業發展基金;制定出臺《滄源佤族自治縣產業扶持發展資金管理辦法》,10個鄉(鎮)扶貧開發公司共申報產業發展項目166個,帶動111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預算投資31969.89萬元,到位資金5200萬元。目前,全縣共發展竹子、核桃、橡膠、茶葉、堅果等農林產業基地201萬畝,全縣農民人均產業面積達13.6畝;大力發展烤煙、辣椒、無筋豆等“短平快”產業,良性培育刀董林下養雞、怕拍魔芋種植、班洪辣椒種植、翁丁旅游等一批組織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專業合作社育,產業脫貧基礎更加夯實。
建立“縣長包縣、鄉(鎮)長包鄉(鎮)、村長包村、校長包校、班主任包班”的“五包”機制,全面壓實勸返、保學、管理、穩控責任。共勸返義務教育階段非因貧輟學學生30人;在全市率先實施14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投入教育惠民資金7599.1萬元,實施助學脫貧、全面改薄等工程,實現營養早餐全覆蓋;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7922人次,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5802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8505人;技能培訓惠及全縣10個鄉鎮36個村6507人次,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3254人,其中糯良鄉和勐來鄉整鄉推進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017年,我縣被表彰為“全省教育工作先進縣”,滄源民族教育亮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堅持把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出臺落實健康扶貧30條措施實施方案,切實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力度,使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實現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覆蓋;在全市率先推行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新農合補償與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參合孕產婦住院全免費、5歲以下參合兒童住院治療全免費、參合重癥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療全免費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內首診率達90%以上。2017年,共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82.21萬元。對因病致貧的455戶貧困戶開展分類救治,取消貧困人口住院起付線,提高住院報銷比例,2017年落實兜底保障補助資金240.24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全覆蓋;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制度;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全覆蓋,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100%。
配音云為您推薦由配音云老師傾心演繹。如有配音需要請聯系QQ:327468121?或者致電配音熱線:13568829740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