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叫醒這里的山山水水的時候,也叫醒了依山而建的吊腳和傍水而陳的石板路。自然的天賦與人們的生活一同蘇醒,交相呼應,開始了千百年歲月中普通的一天。這里便是鳳凰。鳳凰的山水絕少雄壯多為精美,鳳凰的建筑絕少恢弘多為精致,鳳凰的人們絕少浮躁多為安詳。在這里,與其說人們在改造自然,不如說,他們和自然一起生活。你分不清這種氣質是自然賦予人們的,還是人們賦予自然的,自然和人們在這里融為一體,和諧靜謐。這種獨特的氣質孕育了跟它的氣質一脈相承的文化。比如,像這位叫張桂英的老人手里正在忙活的這種技藝,它叫鳳凰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在染色時使扎結部分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在鳳凰民間,扎染是由染布匠人在生產勞作時偶然發現并總結出來的。舊時染布匠人為了區別不同來源的布匹,將布匹的一個小角包裹上做好標記的紙條,并折疊、捆扎,在漿染完成后再打開,就會呈現出一定的花樣。受到啟發的民間藝人不斷總結、豐富,最終形成了扎染技藝。據《鳳凰縣志》記載:“清代以前……男女頭戴各式包頭帕,有方格花帕、橫格花帕、青絲帕、狗腳印花等。”其中的“狗腳印”是鳳凰扎染中最普及也是最經典的圖案,由此可見,鳳凰扎染技藝的歷史最晚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
鳳凰扎染就像鳳凰的自然人文一樣,絕少濃濃的匠氣,而是充盈著樸實的煙火氣息。鳳凰扎染是藝術品,但它又不僅僅是藝術品。鳳凰扎染制品色澤古樸、美觀大方,集欣賞性與實用性于一身,在鳳凰民間有著較為廣闊的使用空間。舉凡床單、被面、帳檐、枕巾等床上用品,圍裙、肚兜、口水兜、背帶等服飾,以及門簾、包袱布、桌布、椅巾、凳巾等其他生活日用品,都可以見到鳳凰扎染的身影。苗族同胞喜愛的狗腳花、菊花、蝴蝶,以及受到漢文化影響的鳳凰牡丹、鷺鷥戲蓮、金玉滿堂等圖案,扎制在布料之上,點綴于生活之間,成為鳳凰民間一道靚麗的風景。
鳳凰扎染深植于鳳凰人們普通的生活,這也決定了這一技藝的流傳方式多以家庭代際相傳為主。向云芳所說的針法是扎制的方法之一,而扎制是鳳凰扎染技藝最為重要的核心技藝,分為針扎、捆扎、夾扎多種方法。鳳凰扎染技藝所使用的針法,包括一平針、二平針、三平針、四平針、絞針、桂花針、籬笆針、隨意針、邊針、點針、反串針、單平串針、連串花針、單串花針、狗腳花針、蝴蝶花針、圈圈花針、雙蜈蚣花針、欄桿花針、小桂花針、梅花針、菊花針、多瓣菊花針、太陽花針、蘭草針、魚頭針等數十種針法,每種針法配合不同的圖案結構,經過染制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配音云為您推薦由配音云老師傾心演繹。如有配音需要請聯系QQ:327468121?或者致電配音熱線:13568829740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