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
自2013年12月31日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以來,經過5年來的試點,在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和通化市林業局的關心與支持下,堅持國家林業局倡導的“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按照《吉林通化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和國家林業局專家組驗收評估意見,經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立足于公園的自身優勢和特點,初步打造了一個集濕地保護、科研、宣教、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特色公園,截止到2017年12月份,濕地公園已投資1.6億元,開展各項建設工程。
濕地公園處在蝲蛄河上游地段,濕地公園建設以保護和恢復蝲蛄河流域濕地生態環境為宗旨,實施水系和水質保護、水岸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保護工程以及濕地和棲息地恢復工程。
為進一步增加蝲蛄河源頭蓄水量,通化縣縣委、縣**高度重視,積極采取退耕還濕、強化對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現已完成退耕還濕 149.3公頃,共投資 5400 萬元。2015-2017年在公園內蝲蛄河兩岸各30米,開展了蝲蛄河大壩兩側水土保濕林恢復工程1250畝,栽植榆樹柳樹25.8萬株。
開展了濕地恢復工程,在頭棚濕地栽培蘆葦 27萬株,栽植紅心柳樹2.6萬株。
修建了濕地生態蓄水圍堰工程:總長460米。使濕地植被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開展了保護工作,對頭棚村濕地蛤蟆溝管戶房已經全部拆除,面積150平方米,建設工程圍欄9000余米。
開展濕地宣傳教育工作。新建科研宣教中心一處,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宣傳有關保護濕地的重要性,濕地公園宣教活動的開展,增進了人們對濕地重要性的了解,提高了人們知道濕地是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共同的家園,有效的提高了社會對濕地生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意識。
自2014年以來,建設了多處濕地宣傳教育的基礎設施,有觀鳥臺一座,公園建立界樁600個、界碑2塊、大門1個、指示牌10個、各種警示牌20個、小型宣傳牌10個、景點簡介牌2個。
投資175.2萬元,建設了濕地綜合保護監測站,保護管理設施的建設,提高了濕地維護和管理能力,濕地保護和濕地恢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濕地公園經過幾年的保護與恢復性建設,濕地生態景觀得到了極大改善,動植物種類數量明顯增多。周邊林木茂盛、水草豐茂,道路兩側,綠蔭匝地。不但改善了水質,也為水鳥提供了繁衍、隱蔽、棲息創造了生境條件。水鳥生存環境的變化,使其數量種類遞增,今年的監測顯示,公園內的鳥類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
目前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發揮了濕地的生態功能。在試點期間通過實施濕地保護與建設工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符合濕地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保護要求,濕地的生態功能進一步得到加強。
配音制作/配音/配音棚租用/音樂制作/伴奏制作/ 全國聯系電話:13568829740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