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全省九市州之先河,實施軍地協同、政企聯合、部門聯席機制,實現信息共享,統一接警。
信息報告和預警工作實現制度化和規范化。建立《應急值守制度》、《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制度》,下發《信息處理辦法》。?
應急裝備是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武裝應急裝備,松原走在了吉林省的前列,這也是松原應急邁出的第三大步。
從2008年起,松原市**累計投資近2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起現代化的市應急指揮中心;
2009年,市應急辦爭取省資金100萬元、市應急儲備基金100萬元,建成移動應急平臺,實施省市應急指揮中心、市**總值班室和應急指揮車聯網工程;
2013年,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應急資源普查工作,做到全市應急資源底數清、情況明;成功舉辦了應急特種裝備展暨防暴和路橋搶險演練,完成全市各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的修訂工作和應急平臺建設。
2014年,改裝“動中通”衛星車,建設的應急管理平臺和指揮平臺信息通訊保障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現了通過移動智能終端實時觀察事發現場情況,領導異地會商和指揮調度;
2015年采購應急無人機,在7?04爆炸案中全程航拍救援情況;
2016年完成市級專項預案修訂;
2017年建立市縣應急聯動機制;
2013年10月的松原,秋色正濃。10月的最后一天,抖動的大地打破了深秋的寂靜,吉林省50年來最大的一次地震襲擾松原,全省皆驚。
走過了7年的松原應急體系,面對地震,如何應對?應急反應能力如何,災情如何處置,群眾如何安置,考驗著決策者與處置者的決策力與執行力。
地震發生后,松原市委、市**迅速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辦第一時間向省**報告震情、災情和救災工作部署情況。按照指揮部命令調集地震、民政、住建、公安、衛生等單位全力開展救援行動和災情調查、救治傷員、安置轉移群眾,協調相關裝備和物資,協調開放大廣高速烏蘭塔拉出口,保證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時任省長巴音朝魯在省**召開抗震救災緊急會議,松原應急指揮車抵達震區,啟動衛星設備、巡星檢測,將震區情況如實呈現,實現省領導異地視頻辦公,遠程指揮;緊急采購20部衛星電話,發給到前線指揮部,實現市指揮部與重點部門間信息快速傳遞。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這一年,松原的大事記中記下了這樣一組數據。
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1月20日地震發生期間,松原累計發生地震981次。地震導致25.8萬人受災,轉移安置6.7萬人,損壞房屋5.9萬戶20.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1億元。松原市創造了未重傷一人、未死亡一人的奇跡。
配音制作/配音/配音棚租用/音樂制作/伴奏制作/ 全國聯系電話:13568829740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