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組建老病殘專隊
打牢一個基礎。
分區分類管理,將老病殘大隊分為康復治療區、康復恢復區、康復鞏固區,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為紅、橙、黃、綠、白五個類別。將康復治療區、康復恢復區設置在一樓,防止病殘戒毒人員上下樓梯發生意外,體現精細化管理;邀請職能科室和醫戒中心醫生參加大隊動態分析,提高預判處置能力;設置病員專用低鋪,方便日常生活;調整作息時間,縮短勞動時間,勞動生產指標為常規大隊的三分之一。
運轉一個軸心。
分級管理,建立與患病戒毒人員現實表現、現實病情、現實需要相關的處遇辦法。遵醫囑安排病號餐;超市增設無糖專柜,為糖尿病病人增開無糖食品。
理順四個流程。
1.所外就醫流程。統籌全所35歲以下民警,建立專職防暴隊名單,形成“2+1”模式,即病殘大隊兩名民警,所防暴隊一名民警,負責就醫戒護。
2.就醫服藥流程。實行領藥定人、發藥定盒、服藥定點的管理流程。設立醫務點,開展醫生駐隊工作;采取分層分級診療,根據病患程度,按照胸號卡不同顏色,實施分級關注、監測,強化心血管、高血壓等病人日常檢查,切實保障戒毒人員生命安全。
3.應急處置流程。建立老病殘戒毒人員應急聯系人專檔,對重點人員情況定時與戒毒人員家屬溝通。7月20日,多方聯動,成功處置一起急性心肌梗死案例。
4.人員變動流程。根據局生康處關于病殘人員認定標準,建立大隊、駐隊醫生、醫戒中心、戒毒管理科逐級審批機制,至今,共流轉收治老病殘人員102人。
突出三個手段。
開展適應病重戒毒人員的手指操,凸顯康復特色;
開展中西醫結合養生小班化教學,凸顯教育矯治特色;
優化適應多數戒毒人員的勞動項目,凸顯習藝特色。
據統計,老病殘大隊成立后,夜間外出就醫、國定假日休息日外出就醫明顯下降,平均降幅達到40.16%,大大降低了重點時間節點外出就醫風險。
二、以情緒調節為重點,主動轉換管理方式
臨解關懷助回歸。通過民警授課、召開座談會、安排戒毒人員代表發表臨解感言、民警點評等形式,幫助臨解除戒毒人員調整心態,消解焦慮情緒,為順利回歸社會打好基礎。
能量活動遞信心。立足幫助戒毒人員形成拒絕毒品、放棄毒品、遠離毒品的思維方式,創設以“宣誓、唱勵志歌曲、觀察員感言、交流發言、戒斷思維訓導”為要素的戒治思維訓導活動(簡稱正能量活動),目前已開展活動200多期,為提升戒治信心筑牢基石。
自主管理穩情緒。制定《崧澤戒毒所戒毒人員矛盾調解委員會實施細則》,建立大隊矛盾調解委員會,突出自我管理和自凈式情緒疏導,協助大隊做好戒毒人員整體情緒調控和個體矛盾情緒疏導,實現問題矛盾“軟著陸”。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