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視配音的制約性
影視配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影視專題片、影視廣告片、影視欄目中,如果說創意構思或案頭文字是一度創作,編導的拍攝編輯是二度創作,那么配音者的配音就是三度創作。創作的度數越多,規定制約性就越強,無論是三度還是四度,作為最后一度創作的影視配音,具有十分鮮明的規定制約性。
??? 2.歷史事件與人物特點的不準確性
歷史是不可重演的,我們只能從文獻、歷史遺跡中探知過去。對于關鍵的歷史事件,往往眾說紛紜,這一點,對配音者來說既是有利信息,也是干擾信息。一方面,作為歷史的探究者,得到的線索越多,則對這個歷史事件的了解就越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配音者認識歷史的不確定因素,配音者往往在配音過程中出現心虛、懷疑等聲音色彩。
歷史事件和人物性格特點的不確定,也增加了配音者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選擇。舉個例子,對于秦始皇修筑秦長城這段歷史,史學家們褒貶不一。一方面,長城起到了阻礙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維護中原穩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修筑這樣的長城,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人民對此怨聲載道。當這兩方面的評價出現在配音者的面前時,配音者就擁有了多項選擇,在解說詞、畫面都固定的情況下,配音員會根據自己對事件的理解來確定感情基調,可能出現理解誤差,以至產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傳播效果。
??? 想象的訓練
??? 1.有目的地運用想象
配音過程中,根據所見所感,想象會出現突發和誘發兩種情況,好的配音者會很好地駕馭這兩種現象。想象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語言表達。而紀錄片是以畫面為主、解說為輔的,處理不好天馬行空的想象,會使配音成為播音,讓配音者喧賓奪主,從而影響紀錄片的效果。
?? 2.模仿
模仿是學習配音的初級階段,必須把從模仿中獲得的初步體驗和認識運用到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做具體調整,結合自己的特點,跳出單純的效仿,努力使自己達到再創造的彼岸。⑤這是王明軍老師所講的“廣告配音常見問題及辨析”中關于??? 模仿的見解。
想象中也有“模仿”這一元素嗎?有的。說起《動物世界》,趙忠祥的聲音就回響在觀眾的耳畔,趙忠祥是有特點的,在他的解說中,字詞的輕重格式往往被打亂,但是過度的重音或者停頓,并沒有讓觀眾感到別扭,反而感覺耳目一新。在為歷史人文類紀錄片配音時,可不可以模仿趙忠祥的特點呢?甚至就把自己想象成趙忠祥進行配音?在想象時,可以嘗試著模仿更多的解說員,避免模仿造成呆板、單一。想象是模仿中的重要元素,兩者是兼容并蓄的,積累模仿更多的經典片段,有利于想象力的拓展。
歷史人文類紀錄片有著它自身的局限,但是,歷史人文類紀錄片也有它獨特的韻味,好的配音解說是這類紀錄片的“點睛之筆”,為這類紀錄片配音,需要有大量的積累。想象可以彌補配音者知識系統的不足,也輔助配音者的語言表達。
??? 3.想象出運動的畫面
??? 為了想象出運動的畫面,首先要想象到固定的、具體的畫面。例如,蘇州園林拙政園的配音詞中寫道:
“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宏寺。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 首先要分析“此地”二字,“此地”指的便是拙政園,那么腦海中首先要浮現出拙政園的一副固定圖像,接下來,提及這里從“陸龜蒙的住宅”變為“元朝大宏寺”,就要想象到唐朝詩人的家居生活場景演變到元朝風格的寺廟的生活景象。后來王獻臣歸隱此地之后,過著清新淡雅的生活,而后面潘岳的詩,也為我們提供了線索。雖然不可能回到從前見證這一切,但是將這一幅幅想象出的畫面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放映,就會產生一段對拙政園的認識。配音者應該把接觸紀錄片畫面放在最后一個環節,由于每個人的想象不同,在語言表達時,也會有差異存在,此時再見到需要配音的真實畫面后,內心又會產生另外一種親切感,筆者稱之為淵源感。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