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是一種新興的廣播藝術形式,屬于聽覺藝術。它是由語言、音樂和音響效果組成的。廣播劇的特點是將各種音響效果、語言、音樂和諧地組合在一起,來表現出故事情節與主體思想,塑造人物形象。通過聽眾豐富的想象力來展現劇中場景,產生聞其聲如見其人,尤如親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它是電聲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其它表現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廣播劇的
配音一般分為三個步驟:試音、正式配音、節目制作。
1試音:按劇本的不同角色進行試音,首先要確定傳聲器類型、有效角、距地面高度和聲源的距離。并按劇本的要求對各個人物的聲音進行修飾和調整。
2配音:經過試音后,再按著已制定的配音方案開始正式配音。此時應注意所有音響效果(含室內、外的音響效果)必須達到預定的要求。
3制作:將已錄好的語言和音響效果素材,按著劇本的順序進行合成。在此過程中解說詞常作為轉場的手段,有時幾句簡單的解說詞就可以將劇情中的時間、地點、空間和情節發展充分地展現出來。因此,解說詞不論同期或分期配音都應做到聲音清晰、圓潤親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四、廣播新聞報道的
配音技巧
隨著數字音頻技術、便攜
配音設備(采訪機)和音頻工作站在廣播領域的廣泛應用,廣播新聞節目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廣播新聞配音中記者和采訪對象都要保證語言的合適速度、清晰度、簡練性。為確保高質量采訪最好使用專業級的外置話筒。如在室外必須使用防風罩,以濾除部分干擾聲。如果使用內置的話筒進行采訪,必須注意調整好話筒靈敏度,也就是
配音音量的大小。合適的靈敏度,可以防止聲音的失真。另外正確選擇采訪機上數量眾多的場景模式功能可避免配音參數設置不當所造成的聲音失真。
最后用音頻工作站對素材進行編輯時,要注意語氣的銜接,內容的關聯。音量大小的變化不能太突然,要有停頓,要留白,切忌斷章取義,喋喋不休,忽高忽低。
同期
配音采訪中,最好采用隨錯隨補的方式。補錄過程中,一定要在原現場或
配音室內一次性補錄,否則在音色、音量、情緒上會跟原來有較大差別,導致連貫性差,聽起來剪切的痕跡重,會給人以弄虛作假的感覺。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