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聲腔窄小就會使發出的字音扁擠,由于前聲腔相對開大,聲音發散不集中。適當擴大后聲腔可使帶有 / o、ao、ou、ang、eng、ong /
等這樣的韻母的開口度增加,使發出的音節更加圓潤。后聲腔的擴大與舌頭的位置、軟腭的狀態等有很大關系。
舌頭具有相當強的肌肉,有很大的靈活性。用聲時應該把它放在能使口腔通路充分暢通的位置上。舌頭的前三分之二在口腔叫舌體,后三分之一在咽腔稱舌根。舌頭在口腔的部分應該自然、平放,不要抬高,同時也不要彎曲。舌頭在咽腔的部分舌根要稍向前,不能緊張、僵硬,不要后縮以及壓舌根,這樣的位置比較好。
軟腭處在口腔與咽腔相連的狹窄部分,它的作用曾在"共鳴"部分談過。在發聲時,咽腔可隨意改變形狀,以產生共鳴,其中軟腭的"活門兒"作用十分重要。軟腭上舉不但使口腔擴大,同時也會使咽腔擴大,這樣有利于形成一個較圓的后聲腔,可以保存所有泛音,使字音響度增加。
打開后槽牙也對形成較圓的后聲腔起一定作用。它有助于舌尖、舌面及舌根的變化,使發出的字音得到改進。打槽牙也就是上下大牙之間要放松,它主要針對咬牙發音而言。如果片面理解打槽牙那就沒辦法吐字了。發音時上下槽牙之間不要接觸,后聲腔打開,前聲腔才有力量。
另外,也可以擺脫下巴牽制,但是不是所有的字都要打開后槽牙,關鍵要看韻母。如帶/a/的韻母必須打開后槽牙,而帶 /i、ü、ei、ou/
等韻母的音節就不要打得過分,只要掌握好規律就行了。
二、上腭要提 下腭要放
上腭的提起與下腭的放松可以適當加大口腔容積,為字音的拉開立起創造了一個好的條件。
下腭的放松,對于形成吐字的環境也是必要的。下腭和上頜骨一顴骨是通過關節連接起來的,下腭的活動可以參與口腔的開閉。發聲時下腭是較緊張的,尤其是演播用聲中更是這樣。如果下腭運動不合適,它會直接影響舌骨的位置。下腭緊張,舌骨就會向后向上移動,牽動喉頭上提。喉頭被提向上方后,聲音通道就會變窄,同時口腔也是扁的。演播中頭要擺正,不要仰起,下腭應該保持足夠的下垂位置,盡量松弛下來,使整個下齒退到上齒之后,進而改善口腔的發聲狀態。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