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量,就是聲音的強弱、大小。音量取決于音波的振幅。有聲語言的音量,同呼出的氣流強弱及咬字器官的用力程度有關。
日常狀態下人們說話的音量大小不一,有人生來說話大嗓門,有人總是小聲小氣,好像不會大聲說話。說話音量的大小,一方面與個人的身體狀況有關。身體好,中氣十足,一般說話音量較大;相反,身體弱,氣力不足,說話聲音相對就小。另一方面,還與用聲習慣有關。有人并非身體原因,而是不習慣大聲或小聲說話,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說話音量大小,本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能夠依據語言環境的具體變化以及自己的發音能力,自如地控制音量的大小。一般地說,在演播室的用聲,對于平時講話音量大的人來說,就需要控制氣息量用較小的聲音說話,可把握在與一兩個人近距離交談時的音量;如果平時講話聲音細小,則應運用胸腹聯合呼吸通過加大氣息量及加強唇舌力度來增強自己的音量,使語言顯得成熟自信。
梁實秋在他的散文《談話的藝術》中談起人們談話的音量,頗為風趣:。。談話的腔調與嗓音因人而異,有的如破鑼,有的如公雞,有的行腔使氣有板有眼,有的回腸蕩氣如怨如訴……這一切都無關宏旨,要緊的是說話的聲音之大小需要一點控制。
一開口便血脈賁張,聲震屋瓦,不久就要聲嘶力竭,氣急敗壞,似可不必?!雹偃粘kS意的談話尚且如此,主持人的聲音要經由電聲轉換傳播,要求清晰度高,排除無意義的環境噪音,況且受眾討厭說教式、灌輸式的高聲喊叫,因此,無論從電子傳播特
點看,還是從受眾的接受心理看,當今廣播電視這種走人家庭、朋友式的、直達個人的大眾傳播的語言活動就更需要對音量加以控制,以求達到良好的效果。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