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節目的配音制作,關系到節目播放質量和受眾感受。廣播節目對配音、制作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和表現效果,分析了外采錄制過程中的細節和要點,分別從前期準備、配音過程和后期制作三個方面歸納總結了技術和藝術的技巧,讓我們來看看廣播節目制作的關鍵因素!
? ?在廣播節目配音之前,配音師要盡早熟悉場地的環境條件,了解各種設備的聲學特性及運行狀態,對話筒、調音臺、配音工作站、揚聲器、動態處理器等關鍵設備進行預先參數設置。同時,配音師要深刻理解所錄節目的風格和特點,依據其表達需求設置不同的配音條件,協調演播者的發聲配合,控制場地的聲音管理等。
? ?1、設備選擇及使用
? ?外采
配音的設備選擇主要遵循以下原則:穩定、便攜、適應性強;忌諱選擇原理復雜、沉重、操作繁冗、不結實耐用的設備。一般的外采配音主要用到以下設備。
? ?(1)主傳聲器。對于語言類節目的外采配音來說,傳聲器拾音是節目制作的第一環節。為確保聲音品質,一般選擇超心型小振膜電容話筒。很多時候,記者會根據現場狀況伺機對嘉賓進行采訪,為保證訪談過程的順暢、聲音的真切、飽滿、清晰,會提前為嘉賓與記者配置領夾式話筒及配套無線系統,如:Shure WL-185。采訪話筒與主傳聲器相配合,形成兩套拾音系統配置,既確保了正常錄制的穩定性,又滿足了突發的偶然性,確保萬無一失。
? ?(2)記錄設備。一般選擇較為便攜、性能穩定的數字多軌硬盤配音機作為外采配音的記錄設備,優勢在于:對于環境的適應性較強;運行穩定;結實耐用;數字格式記錄,存儲及傳輸方便;分軌記錄,為采訪配音的后期編輯提供方便。目前較為常用的此類設備有:Sound Devices 788T、Sound Devices 552、AATON Cantar-X等。其中788T是我較為常用的設備,與后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其適用于外功能采訪配音的較為齊備且設置界面較為直觀,在較短適應時間內可迅速滿足配音師或記者的需求。
? ?(3)周邊設備。周邊設備應盡量減少,如專業調音臺可以被多軌配音機的虛擬數字調音臺代用;上述三種配音機中都包含了話筒放大器及幻象供電器。均衡器、壓限器等周邊設備,盡量在前期配音中不要使用。
? ?(4)耳機。耳機的選擇不容忽視,它決定著配音師、記者對聲音質量的判斷、現場反饋和及時調整。一般選擇密閉性較好、頻響曲線較平的耳機,盡量還原原始聲音的真實狀況。如AKG K-271、Sennheiser HD-280等。
2、錄制系統
外采配音的系統設計不宜過于復雜,以構建簡單快捷、運行穩定、高度適應多變環境為原則,主要包括拾音系統、記錄系統、監聽系統三大部分,其中拾音系統有兩組傳聲器互為備份。
3、外采環境的選擇
聲源所在的環境十分多樣,在前期接洽或到達采錄所在地后的第一件事一般就是選定配音的場所。對于配音條件較好的環境,只要按部就班地實施外錄工作就可以了。而對于不太理想的常見的外錄環境,我們就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在一些設計較為現代的會議室或辦公室,往往建有大面積的玻璃墻,解決方法是拉上所有的窗簾,同時選擇距離吸聲物體(如沙發、書柜、木制家具等)較近的地方進行錄制,傳聲器指向盡量不正對玻璃面。那么,不理想的外錄環境,就是噪聲環境了,比如在繁華喧鬧的商圈、忙碌的寫字樓、沿街且樓層較低的房間中,往往會伴有不同類型的噪聲。于是,為了做好這個對于噪聲環境的外錄,最后,我們走出會議室找到適宜的地點先錄制下來,回到配音室又進行后期降噪。
4、突發狀況的應對
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比如所帶設備不全、時間緊張、無電源供電等。這需要十分良好的應變能力與心理素質,迅速理清思路,根據上述外采配音錄制系統及流程,采用現有的設備,依據客觀情況,靈活組合、分配時間,將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質完成。
5.后期制作
(1)音頻剪輯。將外采素材導入工作站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音頻剪輯。根據文字稿及現場的記錄(場記),挑選出符合要求的音頻段落進行編輯。要確保語言的流暢、連貫、語氣的一致以及聲音響度、音調的統一。工作站的選擇很多,如Cubase、Nuendo、Protools和Samplitude等數字音頻工作平臺,甚至包括Power Edit在內均可進行一般的音頻剪輯。
(2)音頻降噪。由于外采配音環境千差萬別,與配音棚條件相差甚遠,降噪這一環節對于外采配音來說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采樣降噪是目前最為常用的降噪方式,可以以數字音頻工作站為宿主,下掛降噪效果器插件,如Waves公司的X-Noise或Z-Noise等,利用前期配音中的持續背景噪聲采樣,去除語言音頻中的噪聲部分。
(3)聲音優化。此環節指通過加入效果器插件對語言音頻的響度、清晰度、飽滿度進行提升。主要用到壓限器、激勵器、均衡器等。
? ?高質量的前期配音會為后期的包裝、制作提供優質的原始素材,這是一個優秀廣播節目成功的基礎,如“魅力”與“氣質”的關系一樣。
? 如今,新技術發展迅速,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音頻技術的應用已十分普遍,這為廣播節目的便捷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當然,便捷并不等同于粗糙和劣質,在滿足高速制播的同時,“高質”永遠是廣播節目不可忽視的關鍵要素。對于廣播工作者特別是聲音工作者來說,面對各類新興媒體的沖擊,我們應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先進的錄制、采編技術,熟練掌握節目制作技巧,完善聲音主觀評價體系,建立良好的聲音鑒賞能力,從每個細小的環節著手,爭取做出更多高質量、廣受聽眾喜愛的精品節目。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