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員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影視、游戲、動畫等,配音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那么到底我國的配音究竟有怎樣的發展歷程?以下一起看吧。
我國廣播事業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始配音為其誕生的標志,是一位播音員的聲音宣布這一消息。今天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是其前身。
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立足于解放區,主要以國民*統治區的人民群眾和國民*軍官兵為主要宣傳對象,節目以新聞和評論為主,廣播則由新華社提供。延安臺的新聞是真實的,評論是激動人心的。在艱苦的條件下,中國人民的第一代音像工作者頑強地傳播著中國共產*的聲音,被國統區的聽眾稱為“茫茫黑夜中的燈塔”。
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人民廣播事業迅速發展,以國家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為龍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級地市廣播電臺,甚至是縣級廣播電臺、廣播電臺,都辦得很好。
國營電視臺也終于在1958年5月1日成立,原北京電視臺,1978年5月1日更名為 CCTV。到2004年9月22日,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設立的廣播電視廣播機構共有1970個,其中:廣播電臺278個,電視臺371個,教育電視臺62個,廣播電視臺1313個。其中電臺、電視臺的配音員、主持人更是數以萬計。
主持人、主持人每天都為我們播報、解讀國內外新聞,在大事發生的第一時間帶領我們到新聞現場,共同關注事件的發展,他們在您所需要的節目中為您傳遞資訊,開闊您的眼界,與您交換思想和感情,給您帶來許多歡樂和藝術享受。
就我國廣播電視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在戰爭年代、建國初期,還是改革開放以來,甚至十年動亂期間,廣播電視一直是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便利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可信賴的信息來源。
就我國廣播電視和廣大聽眾觀眾所形成的默契關系而言,配音主持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主持人,電臺、電視臺就不能向人們傳達信息,也很難發揮出聲情并茂、聲畫兼備的電子媒體的特殊作用。
配音員不僅讓信息得到很好的傳播,而且彌補了影視、游戲、動畫等方面對聲音的不足。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