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播音員,人們首先會想到年輕帥氣的小伙或是美麗動人的姑娘、清脆明亮富有磁性的嗓音,還有現代化的播音室和設備……但在大歇鎮雙壩村,播音員卻是82歲的老*員曹紹元。他用自己的小喇叭,表達著對*和國家的熱愛,向村民傳遞著“好聲音”,而且一干就是16個年頭。
初見曹老,記者從他消瘦而布滿褶皺的臉上,讀懂了生活的磨礪與滄桑。記者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讓82歲高齡的他如此執著,16年如一日地為鄉鄰“傳經送寶”、定時播報新聞呢?
“我是一名*員,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我要盡我所能,發揮余熱……”曹老清亮的聲音透著年輕人才有的活力,透過只言片語,記者似乎深深觸碰到了他那顆火熱的心。
曹老從小是個孤兒,靠給地主當長工討生活。僅讀過一年私塾的他,思想覺悟很高,參加過革命斗爭。1950年參加工作的他,先后在河嘴鄉任教師、縣水電局任技術員等,并于196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在入*以來的近50年里,曹老時刻銘記入*誓詞,幾十年如一日地踐行著許下的諾言,無償給村民贈送科技資料,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資助貧困學生上學……他人老心不老,積極發揮余熱,力所能及地為鄉親們做好事、辦實事。
村子里的“宣傳員”
“每天這樣義務播報,您覺得辛苦嗎?”
“還好,累并快樂著。”曹老的話不多,簡短而真實。
一臺影碟機、一支話筒、兩個高音喇叭,這就是廣播室的全部,是1998年曹老自費購買的一套“簡陋”播音設備。平時不善言辭的他,只要一坐到這個簡陋的廣播臺前,就像變了一個人――精神百倍,能說會道。
沒有高深的播音技巧、也沒有標準的普通話,曹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員的誓言。他將自己收集到的*的政策、農技知識等資料和自己訂購的各類報刊,根據季節和村民需要,廣播農作物、果樹的種植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家禽防疫知識等等,給這個閉塞的小山村帶來各種各樣的信息。
“各位父老鄉親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播報的是……”正在播音的曹老,為讓政策信息走進田間地頭、走進村民心里,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會在自家的廣播室里,對著話筒,播報著一檔又一檔的“本村新聞聯播”。
該村家家戶戶門前都安裝了小喇叭,大大小小的信息都是通過小喇叭來傳播的……這是人們對上世紀50至70年代特有的記憶。但時過境遷,在電視、電話、網絡日漸普及的今天,鄉村廣播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而在雙壩村,卻仍然保留著這種傳統的傳播方式。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