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以前,電影院上映的進口大片還是以國語配音版為主流,占據絕大多數場次,但如今,國語配音版的進口大片幾乎銷聲匿跡,而這一變化也在不斷影響一群幕后工作者,即配音演員。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配音演員不得不面對工作方面的變動,那這些電影配音演員都去哪兒了呢?
過去 配音演員遭市場哄搶
“第一次配音的時候,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同時也有些不知所措,感覺怪怪的”,曾經為李連杰、劉德華等明星的作品進行過配音的配音演員葉清在回憶自己早年間首次配音這一經歷時說道,“我是1995年正式開始走進配音行業的,其實最開始并沒有想過要做這一行,正好當時有配音導演正在尋找合適的聲音,而自己的普通話較為標準,所以就被拉入這一行業,也算是歪打正著”。
在當時那段時期,雖然人們已經把影院看電影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娛樂方式之一,但由于對英語的不熟悉,觀眾并不熱衷于觀看原版電影,這使得各電影公司紛紛尋找并制作標準的普通話配音,以此來增加電影對人們的吸引力,提升票房。
同時葉清還表示,盡管當時觀眾傾向于看國語配音版電影,但配音演員并沒有因此降低配音的質量,“電影配音并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容易,只是說說話,不僅對每一個配音演員的聲音要求極高,同時每一次配音也都需要精細地研究嘴型、時間長短,并花很多心思去翻譯,過程非常不易,耗費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但也正因如此使得我們獲得觀眾的認可,觀眾愿意去看國語配音版電影”。
現在 部分同伴已轉型離開
但如今,觀眾的口味卻完全反轉過來,與過去想看原版電影還需費力地從僅有的幾個場次中挑選不同,現在觀眾若想看到國語配音版的電影反而難上加難。以近期正在各大影院熱映的進口大片《復仇者聯盟2》為例,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隨機查詢北京市內10家電影院的排片表發現,僅有兩家影院有國語配音版的《復仇者聯盟2》,且場次極少,兩家相加總共才有11場,這與單家影院就有近20場甚至更多場英文版相比,差距極大。
“現在看配音版電影總覺得與原版相比少了一些感覺,而且有時配音的質量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哪怕看原版電影聽不懂對話,但是至少還有字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感受到看進口大片所追求的那種原始的感覺”,觀眾宋女士表示。
對此,葉清表示,現在電影上映都試圖與國外同步,即使不同步也要盡量將時間減少到最短,而配音的制作流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難免就會導致配音的質量下降,觀眾不愿意看配音版也在情理之中。“但對于配音演員而言,原本在譯制片領域的出路就比較少,這么一來反而更窄了”,葉清嘆息道,“當初與我同時進入的同伴已經有一部分離開配音行業,有的是因為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有的是因為家庭的壓力不得不放棄。”
未來 發展方向趨于多元化
“目前的觀眾以年輕人為主,從小就接受英語方面的教育,對英語較為熟悉,不會產生排斥感,同時也習慣了字幕的形式,再加上現在高水平的配音演員越來越少,影響到實際放映效果,基于市場需求的調整,配音版電影數量也就隨之下降”,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分析道。
面對市場的變化,配音演員們也在尋求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式。其中葉清目前已經不再把為影視劇配音作為自己惟一的工作內容,他同時還擔任配音導演,并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有聲雜志。此外,據葉清介紹,還有一些配音演員目前正在為廣告或是互聯網的相關視頻進行配音,擴大自己的工作領域,并不僅局限在為影視劇配音的范圍里。
當然,這并不代表今后影視劇就不再需要配音了,隨著國際交流逐漸加深,由不同國家演員共同出演的合拍片慢慢進入觀眾的視野,而這類影片為了使演員的語言風格統一必須使用配音。另外,動畫片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而其也正是必須運用配音的影片之一。
“盡管我已經從事20年的配音工作,但我現在仍然非常享受、喜愛每一次配音的過程,今后也仍會繼續從事配音這一行業。目前配音行業也正在向精品化轉型,很多人逐漸對配音產生興趣,并關注這一行業,相信配音行業還有空間等待我們去挖掘”,葉清表示。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