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配音行業自20世紀末起便陷入困境,各種怪圈循環,問題頻出;新媒體時代,配音界加上資本流量,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引起廣泛注意,然而,配音演員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嗎?
很小的時候,大家有沒有過為某個動畫片的聲音流過淚,有沒有發現好幾部角色的聲音都是出自同一個人,有沒有曾經懷揣一個配音夢呢?今天我們就從二次元的聲音說起,看看中國配音界的那些事兒~
一、配音演員困境幾何?
中國還未走市場經濟之前,配音演員算是一種“藝術活兒”,國家管你工資待遇,給你分配各種工作,在那個為了藝術而獻身的時代,配音演員是光榮而又有文化的職位。想必我們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那些名字:童自榮(佐羅)、葛平(藍貓)、邱岳峰(《簡愛》中羅切斯特)、蘇秀(《天書奇譚》中老狐貍)、畢克(阿凡提)…
但是,市場經濟之后,隨著老一代配音工作者的相繼去世,終歸配音界人才凋零,青黃不接,各種問題頻出。
1待遇薪酬和付出“四兩千斤”
配音工作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配音的過程不亞于一次大幅度鍛煉,不停說話對于嗓子的傷害非常大,并且目前配音演員是沒有體制的,處于企業制管理,加上國內知名的配音工作室并不多而且生存艱難,大多數配音演員工作狀態都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還沒有五險一金的保障。下面是關于配音演員薪酬的一組數據:(月收入)
配音工作者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行業處于產業縫隙之間
配音演員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應該是和動畫密切相關的,但是其實真人影視劇中配音演員也都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時候你看到的演員發出的聲音并不是演員本身的聲音,而是后期配音演員的工作。比如《甄執分姓值納艟筒⒎鞘前繆菡咚鑌車謀舊怯杉竟諏亟械暮篤諗湟簦湟粞菰輩⒉皇怯幸桓齪玫囊羯涂梢裕膊皇瞧脹八檔謀曜季涂梢勻ヅ湟簟
在影視劇制作中,前期會花掉大部分的預算來買設備、請演員、搭場景等,后期也分很多部分,真正用在配音上面的錢很少很少,因為利潤太低,幾乎沒有人愿意挑梁來做配音經紀人,而沒有既定的行業規范,一切工作秩序都是約定俗成。
而對于動畫制作來說,這一定律也同樣適用,即使不需要請演員付片酬,高級動畫師工資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3D動畫,成本比真人影視劇更高,配音演員能夠分到的片酬按集數計算的,基數也并不高。
北京的配音圈,總共才100多人,資歷深的前輩從制片方接活兒,然后通知他認為合適的配音人選,制片方稱他們為配音導演。配音導演和制片方與配音演員都不簽合同,勞務費事先談好,除非特別大的腕兒,其他人都按行價,一般就是電視劇一集200元,電影1000到2000元,動畫和電視劇基本持平,上下浮動不大。
和日本成熟的聲優行業相距甚遠
不過我們還是以動畫為例說說配音演員的重要性,因為配音演員這個行業之所以能夠像今天這樣在世界范圍內被逐漸重視,和動畫的發展有著直接而又密切的關系。
動畫中的配音演員的聲音組合其實是分兩種的,一種是演員被導演或者編劇要求演繹出符合角色性格的聲音;一種是以演員本身的聲音為參考藍本,構想出相類似的動畫人物,突出配音工作者的聲音特色。
這兩種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當一個配音演員的聲音有名到足夠有辨識度,制片方為了降低宣傳成本,將配音演員本身當作很好的宣傳點,自然會考慮第二種方式來對配音演員的聲音進行極致包裝。
但是,這基本都還是模糊的概念和假設,真正在國內做到這一步的配音演員,鳳毛麟角。行業中沒有既定的法律規范,沒有成本的工資和合同條約,甚至不給配音演員署名都變成了“行規”。
在日本,配音演員被稱為“聲優”,擁有成熟的產業鏈。一般都是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對新人進行培訓,之后根據片方的要求提供不同的聲音,當一個動畫角色成名之后很可能使得聲優的身價也水漲船高,聲優簽約不同的公司,公司安排各種活動,聲優甚至可以開自己的演唱會,出道成為歌星或者因為外型條件好而成為演員明星。
說起日漫聲優,想必很多小伙伴追一部番劇就是沖聲優去的,水樹奈奈,澤城美雪,釘宮理惠,福山潤,神谷浩史…看日漫的人想必對這些名字都不陌生,聲優甚至和導演、編劇一樣可以成為一種“品牌”,成為動畫片開播前的一種宣傳噱頭。這在中國,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二、資本入局動畫配音工作室,行業曙光在哪里?
近日北斗企鵝配音工作室獲得了來自磐谷創投領頭,樂游資本跟投共計1000萬的融資,而在此前,配音工作室一直被資本大佬所冷淡,北斗企鵝獲得融資,是否是行業煥發生機的一個契機?
配音演員曝光度日益提升,領軍人物火遍B站
之后北斗企鵝在B站開了官方賬號,上傳一些配音中的花絮或者演員們的即興演出視頻,嘗試創作廣播劇,旗下藝人紛紛開了微博和粉絲互動。曝光率大大提高,逐漸被二次元的小伙伴們所熟知。北斗企鵝的興起也是在近兩年,山新、黃貞季、劉明月、李蘭陵等眾多聲優參與多部影視動畫的演出,其中山新是第一位中文電子歌姬洛天依的聲源,在國漫《羅小黑戰記》中一人飾演多個角色,在引進的電影《櫻挑小丸子》《海賊王之黃金城》中都有精彩的演出。
日本聲優行業的繁榮和日漫本身產業鏈的完善,產業的成熟有分不開的關系,而中國配音行業逐漸回歸大眾視野也和近年來國漫的不斷發展有很大的聯系。觀眾是挑剔而又口味多變的,倘若沒有好的聲音去演繹好的角色,一部動畫作品就難以登頂成為佳作。
童自榮老先生曾經說過,配音界要想在市場經濟下長足發展,首先得重視這塊陣地,有一個好的掌門人培養一支好的隊伍,才能出現欣欣向榮的局面。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也很無奈,忙于生計奔波,沒有時間把配音當藝術那樣去對待了。
而隨著國漫市場這個蛋糕越做越大,慢慢的,配音演員也能從中分一杯羹,北斗企鵝的發展正見證了這一過程,即使力量并不算大,并且在地域上說集中于北京,其他城市相關的發展依舊緩慢。
資本在看好國漫發展的同時也在逐漸注意到配音行業的利潤和將來豐厚的循環人才回報,在人才積累之后,自然會對這個圈子形成良性循環。
3資本運作影響專業化人才培養
配音演員難以進入動畫行業主流舞臺的一大原因還是人才問題,沒有專門的專業來培養配音演員,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公司對配音演員的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直接導致了行業薪酬低,在和制片方商談中處于劣勢。
而資本進入這個行業勢必要影響行業的專業化人才培養,甚至投資開辦培訓機構,這無疑對配音人才的專業化培養鋪展一條道路,即使緩慢,也是在逐漸發展。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