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原天津電視臺當家新聞主播,因主持《熱播一小時》《真相》等多檔欄目被觀眾熟知、喜愛。2015年從天津電視臺辭職后去北京發展,現為BBC大型自然地理類紀錄片《藍色星球2》中文版配音解說。
日前,新聞117記者聯系到在天津生活了10多年的武文,從新聞主播到出品方為BBC這樣噸位的紀錄片配音員,他是怎么做到的?這部片子對他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對于配音解說,他又有哪些獨到見解?
曾是地球上離海洋最遠的人
“看完第一集,我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從1990年《生命的考驗》開始,英國廣播公司博物學部的年度鴻篇巨制就沒有停過。如今,距離一度轟動探險界、自然界的紀錄片《藍色星球》(第一部)已過去了16年,10幾年間,拍攝技術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革新。
看過《阿凡達》嗎?看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吧?《藍色星球2》就是這種感覺。大量高清攝像機、無人機、無聲無氣泡潛水裝置的運用,以及海底肉眼不可見生物攝影技術,都讓《藍色星球2》9.9的評分實至名歸。
武文的家鄉在烏魯木齊,20歲之前幾乎沒有離開過新疆,天津師范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后,他留在了天津,直到24歲才第一次看到大海。無論哪個海洋,地處歐亞大陸中心的烏魯木齊都是最遠的,讓一個曾經生活在這里的人去解說一部海洋類紀錄片,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如果說因為BBC和《藍色星球》這個IP的威名,接到中央電視臺配音任務的武文激動得一晚上沒睡好。那么,在看完第一集成片后他就只剩下震撼了。
和觀眾一樣,武文記憶最深的一幕發生在紅海,一群獨特的瓶鼻海豚用身體摩擦一種特定的珊瑚,而這種珊瑚可能有某種抗炎癥的特性讓海豚感到舒服。
還有,一條豬齒魚的日常也挑戰了他對魚類智商的想象,這條吃貨為了品嘗美食,竟然會把蛤蜊的外殼敲破。
這么多奇怪的海洋生物,沒來都沒有見過,世界的博大、優勝劣體的自然法則如此精妙,一個人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觀眾放下了文化、習慣、立場和其他一切差異,空前一致地坐在同一塊屏幕之前屏氣凝神。
片中隆頭魚是一種可以很容易轉換性別的動物
有人說,從這部紀錄片中看到的世界,無論從那角度都能給大家帶來熟悉。的確,第一次配音時,武文就著實被感染了。他甚至突然想起10幾年前上大學走出新疆的情景,從烏魯木齊到蘭州,火車所過之處一眼大漠、戈壁,心中也是一樣的澎湃洶涌。
“海洋和大漠,一樣的遼闊神秘,但卻表現出不同的生命力量,但又具備同樣的包容性。”他急切地想把這種情感抒發出來,但由于過于激動,第一次成片的錄制效果有些有力過猛。
除了對生命力和自然界的敬畏,讓武文感到震撼的還有這部紀錄片的制作誠意。“據說,為了拍一種叫革鱗l的魚產卵,攝制組花了兩年時間,最后剪輯成3分鐘,這種精神讓人沒法不尊敬。”
從宏大的全景到驚人的細節,從生命的魅力到進化的奇跡,從拍攝手法到配樂烘托,武文從一開始就把它當作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來看,這也啟發了他的藝術靈感。
最終目的是要用中文的魅力感染大家
“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一看就夠了”
目前,《藍色星球2》各中英文版本的部分片段頻繁出現在寫字樓,尤其是各大旅行社、戶外俱樂部的大屏上,循環播放的這些壯麗的畫面,讓熱愛生活和自然的人們對遠方更加期待,而語言藝術的作用則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讓他們對眼前看到的一切更加信服。
這次中文版《藍色星球2》,取代大衛?愛登堡聲音出現在劇集中的武文,卻只有30歲出頭。
“我這次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確實是太高了,不可企及,只是爬上去看一看就足夠了。”
全球化趨勢下,譯制片其實已經沒有太大優勢,大量原聲版影視作品在院線和網上大行其道,人們享受的就是它的原汁原味。然而,相對于外語而言,中文解說又有著別樣的魅力。
武文認為自己是一個較容易受感染之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有感染力的人,這大概也是他能從一個新聞主播成功轉型紀錄片配音解說的最主要原因。
情感上容易感動的人,往往似乎更容易抓住藝術作品中的亮點和精髓。
選擇去北京發展后,他先后參與央視紀錄片頻道《地球脈動》《生命之旅》《地球24小時》等作品的配音解說,在影視劇《瘋狂動物城》《楚喬傳》也有客串。他聲音條件天生較好,駕馭不同語言藝術形式的能力也很強,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如此一來,武文迅速取得業內認可。
“配音工作是一項終身事業,它的最終目的就是用語言的魅力來感染大家,這份工作,91歲的大衛?愛登堡已經做了半個世紀,這本身就是個奇跡,現在我有機會用中文讓更多中國人感受這部巨作,真的三生有幸。”武文說。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配的中文版《藍色星球2》目前在很多小朋友當中深受喜愛,驚心動魄的高清畫面,惟妙惟肖的中文解說,小家伙們看得如癡如醉,“我的目的達到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語言藝術表達也是有技巧的
“其實我沒有完全按照大衛的節奏來”
這幾年,如果不是“神配音”季冠霖走紅,如果不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將實力派老將李力宏推上幕前,恐怕已很少有人再關注配音這一群體。
這個群體又分幾個圈子,比如配影視劇的是一個圈子、配紀錄片的和配動漫的又是另外的圈子。隨著電影日趨商業化、電視業的擠壓以及非專業配音演員的進入,傳統譯制片格局被打亂,競爭異常激烈。
辭掉電視臺新聞主播的武文卻越來越沉浸在對語言表達藝術的迷戀中,也越發享受那份觀眾的意識被自己情緒帶動的滿足。
“一位好的配音演員不僅聲音要有很強的可塑性,而且還要表現出足夠的情感,配音演員的要求一點也不比演員要求低,語言表達藝術和表演其實是沒什么兩樣。”
錄制《藍色星球2》中文版,七集中英文對照腳本在他桌上壓了厚厚地一摞。原本他可以照本宣科,但武文卻沒有完全按照大衛?愛登堡的節奏來。“整體上我跟著他的方向走,溫柔的時候溫柔地說,緊急的時候緊急地說,但涉及到一些細節性表述,我還是加入了自己的發揮。”
和演員們的演技一樣,在武文看來,紀錄片配音語言表達也是有技巧的。“聲音語言表達藝術最高的技巧就是讓人看不到技巧。”
《藍色星球2》第一集中,成群的烏燕鷗在塞舌爾寧靜的海面上飛翔,氣氛一片祥和,突然,一只珍從海中探出腦袋,張開大口,將海面上的烏燕鷗一口吞入腹中。這些潛伏于海洋中的捕食者,能夠根據烏燕鷗的飛行速度、軌跡來判斷躍出水面捕食的最佳時機。
當武文意識到原片中大衛?愛登堡對這一內容的表述有些平靜時,他果斷加入了自己的情感,“這里應該有一絲恐懼、有一絲驚奇,當珍出水捕食的時候,我用了一下力。”
武文希望在《藍色星球2》里融入一些自由的、充滿感染力的感覺,同時也希望讀者在感受到在他質樸真誠的同時,還能讀出他胸中那一絲狂野。
80、90后這批看《動物世界》的人,基本都是聽著趙忠祥的聲音長大,由于這類紀錄片有大量長鏡頭、空鏡頭,為了跟上畫面,解說語言幾乎都是斷開的。錄制《藍色星球2》前期,武文有些解說詞給人的整體感覺也是在等下一個畫面出現。連錄了幾集后他發現,有些畫面的內容偶爾連起來說,其實并不破壞故事的連貫性,這些變化在他后期配音中都有所體現。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把控,“這種改變在一集里不要出現太多,不然就毀了!”
由于中文版《藍色星球2》配音采用一錄一審,目前,武文七集中文解說的錄制工作已接近尾聲。這一個月的時間,他跟著BBC的鏡頭、站在大衛?愛登堡背后,“拜訪”了39個國家,遍布全球五大洋幾乎所有海域,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間接感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物種,用一顆敬畏之心近距離觸摸這顆孤獨的藍色星球。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