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南環東路城市莊園基建施工中再次發現漢代墓葬。安康歷史博物館接到施工方報告后,迅速組織專業考古隊進入施工現場。對已經暴露的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的科學清理發掘,出土各類文物20余件組,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安康電視臺金州播報欄目對整個發掘工作進行了跟蹤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墓葬位于南環東路南約50米的城市莊園內,墓葬所處位置為坡地,因施工取土暴露,東距先前發現的東漢墓葬約50米。結合地形地望斷定是一處漢代墓群。墓葬為不帶耳室及墓道的單室券頂墓,是東漢時期安康地區較為流行的墓葬形制。
墓葬為東西坐向,長3.5米,寬1.2米,含券頂高2.3米。以繩紋磚鋪地,子母相扣,券砌而成。磚長44、寬16、厚6厘米,大面施細繩紋,大側面施菱形幾何紋。墓室雖因年代久遠擠壓變形,但所幸未遭盜擾,棺槨及骨骼無存,隨葬器物沿墓室南側及墓口擺放。經清理出土帶耳銅鍪、傘弓帽、禽獸紋鏡、五銖銅錢、研石以及釉陶鍾、鼎、灶、烘爐、博山爐、燈、罐、重沿帶蓋小罐等。隨葬器物組合除罐和重沿帶蓋小罐為偶數外,其余均以奇數相配。
與以往不同的是城市莊園漢墓在墓葬封土上有一層排列整齊的鋪地磚,帶耳銅鍪即發現于此。這種現象推測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東漢時期崇尚孝道,墓葬上部可能有祭祀亡靈之類的設施。二是漢代盜墓猖獗,以往清理發掘的漢代墓葬多被盜擾,筑墓者出于防盜的考慮,故意偽裝墓葬已遭盜掘見底的假象以麻痹盜墓者。因帶耳銅鍪系實用器,煙漬較重,且有修補痕跡。
城市莊園墓葬的時代特征較為明顯,這一點從隨葬器物上就可以看出端倪。研石是安康地區西漢土穴墓和東漢早期磚室墓的常見器物,之后的墓葬則未見此類器物。放置在死者腰部的十余枚銅錢系清一色的“五銖錢”。筆畫纖細,字體柔弱,“五”字交筆緩曲,且肉質輕薄,東漢早期五銖錢特征顯露無疑。加之隨葬器物組合有一定的規律,對研究漢水流域漢代墓葬的形制,隨葬品的特征以及社會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城市莊園東漢墓葬的成功清理發掘,是廣大市民和文物部門聯手保護文物的成功范例。下一步安康歷史博物館計劃會同區文物管理所對轄區建設工地進行文物執法檢查,確保地上地下文物得到及時科學有效的保護。
小語種配音 (
www.pyfyw.com)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專業網絡配音服務機構,主要包括: 廣告片配音,專題片配音,宣傳片配音,粵語配音,英語配音,日語配音,韓語配音,模仿配音,課件配音,商場促銷配音,電視直銷配音,動畫片配音,多媒體課件配音,游戲配音,電臺包裝配音,新聞配音等網絡配音,配音公司擁有專業的數字配音棚,配音員,配音員均來自省級以上電視臺,廣播電臺,配音工作室能提供多語種配音配音服務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