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配音員王旭:一顆追逐聲音的初心。編者按:很多時候,命運愛跟執著的人開玩笑。你越是要不遺余力地追求夢想,命運越想看看你的韌性。當你真的毫無保留地為夢想付出時,命運終究會成全你的生命之光。只要,你不停步,詩就在遠方等你。
和聲音的那個情結
王旭自小喜愛朗誦,癡迷廣播,嗓音條件出色的他,很快在學校嶄露頭角,無論是在校廣播站,還是演講比賽,王旭幾乎每次都能脫穎而出,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90年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虹云和傅成勵主持的《午間半小時》,是王旭每天中午放學回家的必聽節目。“我經常都是中午急急忙忙趕回家聽他們的廣播。更讓我癡迷的還有《小說連播》節目,《夜幕下的哈爾濱》、《穆斯林的葬禮》,我也很喜歡聽。我小時候覺得演播家的聲音特別好聽,很有親和力。”
配音解說工作的日常狀態
“到了晚上,我準時守候聽的,是雅坤和賈際主持的綜藝節目《今晚八點半》,給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們朗誦朱自清的《背影》。一個經典作品通過有聲語言再創造,透過廣播傳出來,特別讓我著迷。”王旭說。
也許正是這種對聲音的愛和癡迷,給王旭在職業播音之路埋下了一粒種子。
和配音的首次觸電
上高中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建議王旭有興趣可以報考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試試。當時的他聽了這個報考建議心里“咯噔”一下,兒時的廣播情節一下子涌上心頭,這個被稱為中國播音員搖籃的地方,曾經培養了那么多優秀的播音人才,而自己若報考也將有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當時我就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真的考進了廣院,踏上了播音的這條路。”王旭笑著說。
1994年,經過一番認真備考,王旭如愿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大二的時候,他被老師推薦參加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角色配音,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觸配音業務,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鄭建初、*同義等配音界的大腕兒,為他們的精湛的配音所傾倒和折服。
配音的魅力,在于通過有聲語言對角色的再塑造,使之增色,越發鮮活動人。廣告配音員王旭:一顆追逐聲音的初心。
“我當時是為劇中群雜配音,配音導演讓我們幾個同學放松下來,慢慢進入角色,當畫面轉到街景時,群雜的聲音就是畫面的主角。這時就要想像市井里的人是怎么說話的,怎么叫賣的,并通過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王旭說。
自從接觸過角色配音工作后,王旭平時就常有心觀察生活中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對他來說,不同的人,不同的語言表現樣態,都有可能成為日后配音所用到的演播素材。他說:“喜歡觀察別人可能算是我的職業病吧。我平時也會多接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觀摩話劇、音樂、影視戲劇等各種文藝活動,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機會采訪各行當的藝術名家大師。從這些實踐學習中,也能學到很多對配音業務有實際幫助的東西!”
與著名表演藝術家焦晃老師
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老師
與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魯景超老師
語言的表現力可以靠聯系生活觸類旁通來提高,也許不能成為大家,但是一定會做個雜家,雜而博,從生活里汲取滋養,再用于配音實踐中,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和上譯廠的那次錯過
王旭參加工作后,有一年到上海休假,偶然得知上海電影譯制廠正在招配音演員,于是心動了。在多方打聽下,他聯系到了負責招生的丁建華老師,誰知卻得到了這樣的回復:招生已經結束!
王旭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向丁建華老師表達了自己對配音的熱愛,也許正是他的這份執著打動了丁建華老師,為自己贏得了一次展示才華的機會。
與著名配音演員丁建華、喬榛老師
“初試要求朗誦一篇使用第一人稱的稿件。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也正是源于我小時候的廣播情節。記得考試那天,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丁建華、喬榛、程玉珠等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著名配音老師,不自覺的緊張起來。但是我還是按照之前準備的那樣,開始朗誦。”王旭說。
在朗誦初試的時候,王旭很注意情緒表達,要想用聲音打動別人,就要先用聲音感動自己,以情帶聲,才能直抵人心。情到深處,王旭雙眼含淚不能自已。朗誦結束,現場沉寂了片刻,接著主考老師們開始交頭接耳的談論著什么,互相頻頻點頭示意。不一會,王旭就被告知初試通過,馬上進入復試環節。
復試就是進棚實錄。“我一進配音棚就有些懵了。記得當時的抽取的考試題目是電影《諾丁山》的一個片段場景配音,而與我搭檔的竟然是丁建華老師!”王旭說。
有了初試的順利通過,王旭在復試時的信心增加了不少,他盡量讓自己內心貼近角色,將語言表現的張力發揮到極致,努力把一些關鍵細節做到位,做到真實還原影片角色。
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復試當晚,王旭就接到了錄取電話,當時的他,心情激動又復雜,多年的夢想在那一天不經意間實現了。而驚喜之后發生的事,卻使王旭不得不選擇放棄。原來,當時電影配音行業低迷的大環境和一些實際生計問題困擾了王旭,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下,王旭萬般無奈最終遺憾的放棄了這次難得的機會。
但上譯廠的這次專業面試,讓王旭和丁建華、喬榛兩位老師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一次,我們在唐宋名篇朗誦會演出現場遇到,兩位老師關切地跟我說‘當時沒來上譯廠也好啊,現在你做中央臺的播音員也蠻好啊’。一時間,上譯廠的那個老舊的配音棚,那個白色大屏幕,那個木制圍欄,那個臺詞譜架,以及丁建華老師與我搭戲配音的場景又閃回在了我珍藏的記憶相冊里。我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兩位老師共同完成一部影片配音,為聲音藝術圓夢。”王旭笑著說。
雖然王旭最終沒能到上譯廠工作,但是那里卻留下了他的聲音檔案,那個聲音代表了一段青春的時光,一段美好的記憶,一段夢想起航的真實譜寫!廣告配音員王旭:一顆追逐聲音的初心:http://www.eastonlondon.com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