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產量質量整體提升,“國家隊”開始發力……今年的廣州紀錄片節不僅見證了紀錄片發展的火熱,更見證了中央新影集團新征程的開始。
“2016年是中央新影集團改革攻堅的起始之年。從某種意義上,這一年的所有破舊立新、探索實踐,都是在為2017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立起點、打基礎。”12月14日,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總裁金越在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中央新影集團推介會上這樣談道。
2015年的廣州紀錄片節上,剛剛調任到中央新影集團的金越就曾為其推介會站臺,而這一次,對于中央新影集團的定位和未來發展,金越有了更為清晰的判斷和成熟的想法。
在本屆廣州紀錄片節上獲得2016“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的十佳方案中有三個來自中央新影集團,分別是《中國虎》《那一抹粉色》和《稻米之路》。這也讓金越有了更多自信和期望。
改革創新 盤活資源
“新影集團的價值很高,高就高在人類是健忘的,而中央新影集團把你的記憶保存在自己的庫里。”這就是中央新影集團最核心的價值。老資料擱置在影像資料庫,開發、利用是一個切實課題。而除了“吃老本”,新影廠在盤活老紀錄片上也有自己的探索。
金越表示,對中央新影集團歷史影像資料的開發、利用,理應立足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思維,而不應僅停留在作為“資料庫”“選題庫”的層面。除了針對膠片資料的數字化工程,中央新影集團還申辦持有了網絡視聽傳播的國家級牌照(新影網),利用新媒體傳播平臺,把沉睡在冷庫里的海量的、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在完成數字化工程的同時,整體搬至線上,轉換成為一座面向社會公眾網絡化傳播的“國家影像博物館”。
近年來,中央新影集團的改革轉型一直在路上。轉型過程中,資金是大難題之一。
借助新影網,中央新影集團這些年也實驗性地開展了一些線上資源的傳播,“但因為缺乏市場資金的撬動,這一平臺實際還遠未社會化運轉”。“新媒體平臺資源的開發利用,歸根結底,還要依靠社會資本的引進來彰顯平臺價值。”
“無論是推出有社會關注度的重點紀錄片,還是盤活資源,資金的匱乏對我們改革創新工作形成了牽制和約束。”在金越看來,作為一個老國企,中央新影集團歷史負擔重、資金匱缺,但卻資源豐富,這就是所謂“抱著金飯碗討飯”。面對這一尷尬,“開拓融資渠道、加強投融資管理以獲取市場資本的加盟是中央新影集團改革轉型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攸關我們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和難題”。
投身市場 老品牌開拓新事業
在推介會上,中央新影集團推出了5部正在制作或剛剛完成的紀錄片,包括《西南聯大》《駐藏大臣》《祭城》《天眼》和《中國虎》。
此外,紀錄電影創作是中央新影集團始終堅守的一個陣地。在金越看來,院線是值得高度重視的陣地。而院線要成為紀錄片的重要傳播陣地和生存主戰場,一方面需要相關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紀錄片自身繼續努力,在題材選擇、故事講述和視聽品質上真正實現國際化、電影化,并借助VR等先進科技手段,營造出屬于紀錄電影自己的真實化奇觀世界。“在5年到10年內,紀錄電影將會成為院線電影一個穩定品種,大有可為。”
紀錄片是中央新影集團的立身之本,也是其發展戰略中一條必須堅守和圍繞的主線。與此同時,中央新影集團也不愿意固步自封,將自己做小。目前,中央新影集團已取得影視方面的多種經營資質,發展數字電視頻道經營、影視劇攝制,涉足微電影、房地產開發領域等。
在相關業態的開拓、經營上,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是中央新影集團切實的政策。“只要體制機制理順了,剩下的就交由法律和市場裁決。惟其如此,企業的活力方可最大限度地得到張揚。”
“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包括國有文化企業在內的所有國企共同的底線和原則。”金越表示,做紀錄片一方面是為社會生產優質的精神食糧、促進國家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但也必須確保循環生產、讓每一個紀錄片項目在良好的社會效益前提下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就是所謂的‘叫好又叫座’”。
立足國際傳播 講好中國故事
近些年來,伴隨國家對紀錄片創作的大力扶持,紀錄片的生存空間有很大拓展。在紀錄片向上發展的同時,也涌現出一批優質的“現象級”作品,如《舌尖上的中國》《東方主戰場》等,但一直處于轉型中的中央新影集團卻鮮有“現象級”紀錄片的出現。
據金越介紹,近年中央新影集團雖少有“現象級”作品出品,但無論是《東方主戰場》或者是先前的《大國崛起》《京劇》等力作,其中很多創作人員,從策劃、撰稿、攝影、導演等大都有中央新影集團員工的參與。“僅就這一點,說明中央新影集團作為一家紀錄片創作的專業機構,起碼在人才、隊伍這些最關鍵的要素環節,是擁有生產攝制‘現象級’紀錄片的能力的。”
在金越看來,除了創作力量這一關鍵要素,要推動精品力作創作,打造“現象級”作品,外部環境和內部建設缺一不可。提及未來的發展,金越表示,除了繼續在人才匯聚、隊伍建設上下大力氣外,中央新影集團還要在體制機制革新,資源整合、盤活,投融資管理等多維度上作大膽創新和銳意改革。“對一個問題積淀較多的老國企而言,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耐心也需要勇氣。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創新的過程會寫滿艱難、痛苦,但‘現象級’勢必將在這一過程中涌現。”
“改革創新、盤活資源”是中央新影集團針對企業經營實際而制定的一個核心思想與方向。結合這一方向,今年中央新影集團在廣州紀錄片節更著意和著重兩大方向——一是向國際同行展示企業自身形象;二是廣開合作渠道、優選合作資源,向國際國內有實力的同行充分介紹中央新影集團在紀錄片攝制、影像資料開發、地產開發等領域的合作意愿和具體情況,從而充分占領平臺、利用平臺、實現中央新影集團自身整體的一次“節日營銷”。
“以影視紀錄片的‘走出去’引領文化輸出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紀錄片發展的重大機遇。”金越表示,“以國際化的語言,講好中國的故事”中央新影集團主要著力三大方向:一是更加重視國際合作,著重在資金、政策上提供便利;二是發揮歷史優勢,加大資金和人員投入力度,以影視譯制片的傳播和輸出推動國際市場的拓展;三是加強選題策劃和創作規劃,鼓勵大型國際合作類影視項目的開展。
推介會除了介紹5個重點項目外,中央新影集團還與愛奇藝、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美國A+E電視網絡公司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中央新影集團將攜手美國A+E電視網絡公司,共同推動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發展。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