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采編播管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試行意見》,強調要深化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采編播管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2月6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12個文件,其中包括《關于深化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采編播管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試行意見》。
會議強調,要深化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采編播管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統籌配置編制資源,開展人員編制總量管理試點,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增強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為新聞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
據了解,所謂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共有18家,分別是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央廣、央視、國際臺、中國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制日報、中新社。
此次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采編播管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四個方面
1)統籌配置編制資源
2)開展人員編制總量管理試點
3)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完善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
改革目的
增強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為新聞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
早在2016年2月19日,***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就曾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要深化新聞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
細讀新華社報道,改革的關鍵詞主要有兩個:一是編制,二是薪酬。近年來,面對市場化浪潮以及新型媒體的不斷崛起沖擊,央媒在人才機制和薪酬管理上面臨一些問題和掣肘,改革勢在必行,如何從薪酬和激勵機制入手提高人員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可以看作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最終目的。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