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衛視《黑土地》秉承“服務三農”的宗旨,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將“新理念”“互聯網+”“雙創”等政策內涵融入典型事例。節目注重服務和引導,真正做到了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2017年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4年聚焦“三農”,充分體現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深入開展“雙創”等等。這些政策名詞看似抽象枯燥實則內涵豐富,想讓農村人民聽得懂、搞得清、弄得明白,除了**要做好政策落實,廣播電視媒體也應該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
遼寧衛視《黑土地》開播十余年來,始終秉承“服務三農”的宗旨,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將“新理念”“互聯網+”“雙創”等政策內涵融入一個個典型事例中,通過重農強農信號提振信心,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節目注重服務和引導,在為農民做好信息傳達的同時,讓社會各界關注和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中來,為“三農”與市場、技術、城市搭建了對接橋梁,有效發揮了媒體在推動“三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豐富節目表現形式,打造專業對農節目。在節目表現形態上,《黑土地》凸顯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主持人著裝樸素,操著一口自帶幽默感的東北話,以和觀眾“嘮嗑”的形式說新聞、說政策,為農民朋友釋疑解惑。樸實熱鬧的節目風格拉近了與農民的距離,既充滿趣味性又具親切感。節目編排巧妙,各個板塊將豐富內容有機串聯。“談天說地”“說長道短”“新農人”“家在東北”“金牌合作社”等固定板塊,涵蓋養生知識、農技科普、“新三農”典型事例宣傳報道等,知識性和實用性較強。不定期推出的“特別節目”則聚焦重要節點的農人農事,如春節期間播出兩期特別節目,關注鄉村普通人的溫情故事,讓觀眾感受到外出打工農民“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之情,聚焦充滿年味的“跑市場選年貨”,通過鏡頭讓農民自己講述挑選年貨的經驗,展現新時代新農村的情和趣。此外,在節目播出時間上,《黑土地》選擇了每天清晨播出,也符合農村受眾的收視習慣。
立足東北放眼全國,服務引導“新三農”。節目在典型事例選題范圍上以遼寧為主,立足東北,放眼全國,信息量大、內容新,既有國內自主創新典型宣傳,又有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事例的報道,充分開闊農民視野。在選題內容上,節目圍繞“現代農業建設”“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綠色生態”等體現農村發展新理念的事例,通過深入報道、解剖分析,讓農民能學以致用,引導其自我發展。例如,“廣闊天地”三部曲分別展示了新時期的新農人、新農村和新農業。“新農人”板塊介紹了諸多以新理念、新方式打造新農業的致富大能人,讓觀眾看到了當代新農人的新形象。“家在東北”板塊展示了東北好山好水和風土人情,一個個“農家樂”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品美食、賞美景、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春節期間推出的“滿族故里啟運新年”,帶領觀眾來到遼寧赫圖阿拉村,以游客的視角感受純正的滿族年味,讓觀眾一覽新農村的新氣象。“金牌合作社”則向觀眾呈現具有最好的產品、最新的理念、最具效益的農村合作社,讓觀眾看到新農業的新成果。
節目在內容上以服務和引導“三農”為出發點,通過對農信息傳達和典型事例宣傳,讓農民知道對農新政策到底是什么,使其在思想和觀念上有所觸動。只有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老鄉們才清楚勁兒該怎么使,勁兒該往哪里用,才能激活其創業創新活力。節目不只是向農民受眾單向灌輸對農知識和信息政策,同時也注重反饋和溝通,使服務效能最大化。如一期節目中介紹了兩種大棚掙錢新妙招,為了更好地服務有意向的觀眾,節目開設了熱線咨詢,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幫助。之后的節目中又對觀眾反饋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解答,并對開辦農家樂大棚中存在的潛在問題作了相關提示。可以說,節目真正做到了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
開展多種互動性活動,提升服務擴大影響。節目除了開通熱線電話、微信留言外,線下還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農事活動,利用“活動”這個載體,深入到農民生活當中,滿足受眾參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擴大節目影響力。近期推出的“農閑時節來學習”板塊,旨在鼓勵廣大農民利用農閑時期學習更多新技能。節目將有經驗的培訓講師帶到村里給鄉親們免費培訓,內容包括育嬰、催乳、修理等等。該活動一改農閑時節農民“貓冬”的觀念,解決農民想學技能又沒有平臺的困惑,還具有帶動農民創收,促進城鄉交流的社會意義。節目還多次舉辦“我是高產王”大賽,調動農民創新積極性,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好的農產品走出去,同時也讓農民認識市場,了解市場,促進市場與農產品、技術和農民、城市和鄉村的對接。
《黑土地》十余年來的堅持,充分體現了遼寧電視臺高度重視對農節目。在有廣度、有深度地宣傳報道致富典型的基礎上,建議節目在內容編排上,增加一些農民創業過程中走彎路、走錯路的案例和風險提示,提高農民規避風險和識別陷阱的能力,引導農民智慧和理性致富,保障宣傳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不要讓別有用心的商家,以“三農”為由頭,借傳統媒體平臺為產品營銷造勢。英語配音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