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代壓在暗處的配音演員
2000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規定,電視臺引進動畫片必須得到審批,同時各個電視臺播出動畫片必須有比例限制。此后,引進動畫的禁令逐漸加強,從黃金時段(17:00-20:00)不許播出引進片,到后來該時段必須播出國產動畫。
彼時的國產動畫以低幼向為主,這促使大批配音演員不得不涌向產能逐漸提高的國產電視劇。據北斗企鵝聲優事務所聯合創始人、資深配音演員藤新回憶,“那時電視劇的訂單量能達到工作總和的80%以上。”
在劇組和制作方居強勢的背景下,配音行業遭到了冷落,夏磊和藤新都曾“被欺負”。
“有的制作方前期幾千萬造出去了,最后導演留給配音演員幾百塊都嫌多”;絕大部分配音演員為個體戶,很多時候劇組甚至不會和配音員簽訂合約,“客戶跑了你根本沒轍”。
除了八一廠、上影等少數體制內單位的“工人”外,專職配音員往往沒有社保,剛入行的新人往往連看病的錢都沒有。
回憶那段以影視劇配音工作為主的日子,夏磊的心情明顯不悅。他最不滿的是配音工作價值被輕視,“在電視劇行業中,配音的價值根本得不到尊重。”
夏磊配音的電視劇總數超過1萬集,“但你能看到我們名字的屈指可數”。片尾的工作人員鳴謝上,導演、演員、場務、燈光、音效人人有份,但唯獨不會配音演員的名字。
“他們就覺得你不就出個聲音嗎?要求怎么那么多,配音演員的價值根本不被認可”,即使是現在,夏磊和很多在業界“有些成績”的配音演員在為當紅花旦、鮮肉配音時,還會在微博上遭遇對方粉絲的攻擊,“你憑什么為XXX配音”等等。
“其實電視劇配音根本不是一項正常的工作”,前述不愿具名的配音導演透露,國產劇的數量近年迎來爆發性增長,制作周期越來越緊張,“當紅演員一共就那么幾個,檔期協調不過來才需要配音演員替他們,可在國外,配音本就是一個演員分內的工作,這是市場的扭曲造成的結果。”
這種情況持續了十余年,但隨著近年來國產動畫、游戲數量和類型的增加,形勢迎來了轉機。配音演員們找到了一條“可以充分體現配音員價值的路”——為二次元獻聲。
并且,他們開始嘗試賦予自己新的角色定位——“聲優”。英語配音
文章轉自網絡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