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收獲是發覺真人秀也可以做出文化類節目的質感。”在《我們來了2》中,兩者的“混搭”,既擴展了真人秀的外延,也讓文化節目具有了更多可能性。
“時間是最好的魔術師”——這是《我們來了2》西安站臺本里的第一句話。導演組意圖將這座千年古都一分為二,借由一嗓秦腔、一首搖滾、一段華陰老腔和一曲動感嘻哈來重新“定義”。
一周后,在千里之外的福建東山島,海風沉醉的晚上,每位嘉賓又都捧起了詩集,淺淺道來。
“我們有很多年輕導演都是文藝青年,他們覺得在海邊一定要做非常浪漫的事,所以這個藝術形式在差不多兩個月前就確定下來了。”總導演劉昕說。
做電視的文藝青年
雖然節目漸次播出,觀眾對《我們來了2》的評價也在逐步升溫。有人評論,“節目文化結構更加豐滿了,藝術的氣質也更有豐韻了。”
這種轉變一是出于節目定位的變化,二是出于編導團隊對節目在娛樂性之外的追求。
“從深度女性生活體驗節目到深度女性文化體驗節目,兩個字改變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定語那么簡單。”劉昕坦言,這中間的轉換也是一步步在“滲透”。
與前一季節目相比,《我們來了2》在藝術表達上更為多元:北京T臺、佛山電影、永州聯歡、冰城芭蕾、西安說唱……在劉昕看來,這些就是在節目打開口子之后突破“瓶頸”的具體體現。“一個真人秀節目要把舞臺秀做到完整、圓融,只靠認真二字是很難達成的。但是當轉變是從戶外真人秀到文化真人秀時,你就發現做節目的心態和立場也一并發生了轉變。”
劉昕要求導演團隊不管去到哪一站都要提前拜訪當地專家和宣傳部門,要與當地的民俗專家見面。“什么樣的藝術形式在這個地點是最適合呈現的?”這個問題總是被反復提及。
相比傳統的體驗類節目,《我們來了2》對景點并非“淺層”接觸,不僅會對整個城市文化有更深的介入,也會一再扎下去、發現更多不曾發現的文化面貌。
最后一期的拍攝地點定在了東山,劉昕告訴記者這原本是節目的第四站,由于客觀原因推遲到了最后一期。“東山這個地方沒有被過多開發,景色非常漂亮,導演組興奮地覺得在海邊都市做詩歌朗誦會是件浪漫的事。”劉昕強調詩歌都是提前與嘉賓進行溝通的,但原則上一定要是他們真心想讀的。
編導和藝人在討論和碰撞間的“火花”還不止于此。“從第一季開始,我們在當季節目結束時會送給嘉賓一本書,這本書就是由每位編劇對他負責嘉賓的編導手記組成的。”
“合格”的星素結合
《我們來了2》剛播出前兩期時,“星素結合”正值電視業界討論的新一輪熱點。為此,不少電視人并不看好剛開始轉型的《我們來了2》。
那時候的劉昕也很焦慮,在對節目的星素結合進行自我評價時,只用了“合格”二字。“我覺得我們這個節目的星素結合缺乏天然的情感紐帶。”他認為這與《我想和你唱》中,素人與偶像之間天然的情感聯系不同,甚至會顯出一絲“尷尬”。
“做《我們來了2》,可能并不太適合頻繁地更換素人。”在前兩期觀眾對嘉賓認知尚未完全建立的時候,節目走過一些彎路。但節目進行到后期,嘉賓之間、觀眾與嘉賓之間都建立起了一定聯系。這個時候,才有了他所說“星素結合”的模樣。“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只有互相熟悉了才會消除戒備心,才能相互了解學習。”
與明星相比,素人的電視呈現確實有天然的“劣勢”,例如表現力的問題。“但這幾個女孩身上本身就有我們藝人不具備的一些優勢,所以她們才能相互補短,成為生活中的朋友。”或許,這也是“星素結合”對觀眾的一種代償性看點。
“我們不能太過刻板,大家的心態都要一樣才行,這種在電視上的表現力才會相對一致。”關于“星素結合”的實踐,其實還有更多空間可以探索。
回顧本季《我們來了2》播出的這三個月,多數人對節目的關注點都從“星素結合”逐漸轉向了“文化體驗”。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因為重“文化”和“體驗”的呈現,人物關系由此變得“淡化”而“平等”了。在文化面前, 每個人的體驗角度都是獨特而富有個性的,觀眾的眼光聚焦到文化帶來的魅力中,這也成為劉昕眼中《我們來了2》對于“星素結合”的最優解。
真人秀的“逆行”
“對于這一季節目,我最大的收獲是發覺真人秀也可以做出文化類節目的質感。”《我們來了2》最后一期播完后,劉昕復盤了整季節目的制作經驗,真人秀與文化的融合成為他眼中的最大亮點。
雖然真人秀不再是陌生的電視概念,但對于真人秀的讀解和實踐,卻也日新月異。“《我們來了》更關注‘真’。”劉昕說,城市的真實、文化的真實、人的真實、美的真實……觀眾對一個節目的共鳴點,漸漸到達了更多過去不曾發現的地方。
“別的戶外真人秀可能也體驗過一些藝術門類,但很難做到像我們這樣一以貫之地體驗和實踐。”在劉昕眼中,做《我們來了2》最大的堅持就是要“對得起‘文化’二字”。
怎么呈現真人秀里的文化?豐富這一答案的過程幾乎伴隨著制作團隊的成長。“一開始我們要從做生活真人秀轉向做文化真人秀,肯定會有些找不到思路。”在第二站錄制時,第一期節目剛剛播完,“我開始意識到,觀眾的審美也在發生改變。”劉昕說:“回過頭來我們發現,女性在游戲方面不是那么擅長,觀眾對她們的期望點也不在于此。”于是,從第三站的錄制開始就不再過度倚賴于游戲任務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真人秀還強調“秀”,是因為“秀”的一面相對來說更能把生活簡化到某一個比較單一的訴求,它能馬上起到效果,能給人一種比較突出、強烈的感官體驗。這就是“秀”類節目在收視率方面比較討好的原因。而追求“真”的節目,在真人秀發展的早期比較多,這種節目更偏向于真實記錄,但這種真實記錄很大程度上是在表達生活、還原生活,它介入的因素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多樣,不像強調“秀”的節目那樣完全進入編導人員的控制之中。
這也是在每一站近乎20多頁的臺本中,觀眾基本看不到節目對嘉賓行為的具體設定,而更多注意到文化體驗品類的提煉和介紹。
放棄游戲后的《我們來了2》意在比較完整地呈現文化藝術本身,節奏舒緩了很多,在真人秀上也實現了一種返樸歸“真”。“要通過這個節目才有真切的感受,中國是多么的‘地大物博’,這種自豪感十分真實天然,也是我們這一季最大的收獲。”
嘗到了新變化的甜頭,劉昕透露,他的下一個節目或許會讓“科技體驗與真人秀結合起來”。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