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五華民族團結最美和聲
——五華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紀實
五華是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她鐘靈毓秀,包容豁達,人文薈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春城人民,孕育了無數的仁人志士。近年來,五華區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大力實施“九進”活動,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進一步增強幸福感,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穩定繁榮。
1.和衷共濟,共建民族精神家園
五華區有12個少數民族聚居社區和35個少數民族村民小組。轄區居住有白族、彝族、回族等4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2210人,占全區人口14.1%。其中,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白族、彝族、回族、苗族、納西族、壯族、傣族、哈尼族、滿族,轄區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2萬人左右。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成為轄區各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全區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而五華區民宗局在*中央和省、市、區各級領導的領導下,在這塊豐饒、美麗的土地上,尊重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共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堅持不懈地書寫著民族團結的新篇章。
2.以人為本,傾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
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是全社會的工作,必須要依靠*委、**的堅強領導和全社會的關心支持。 截至目前,五華區已經創建了“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個,創建了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共3個,創建了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共3個。
五華區站在全區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擺在重要的位置,建立組織、健全機制,為順利開展創建活動打下了堅實的領導基礎:
一是成立由區委書記牽頭領導小組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定五華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實施方案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中心,以各民族利益為導向,努力為少數民族提供基層服務保障。
3.各司其職,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九進工作
當前,緊緊圍繞開展民族團結進步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街道、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市場、進基層政法單位、進旅游景區等九進活動,五華區民宗局全體干部職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整合資源,集中創建;拓寬渠道,強化監督;典型帶動,規范創建;加強考核,狠抓落實,深入持久地推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
五華區政務服務中心是轄區最大的便民服務窗口,是區**高效服務的代名詞。秉承著“熱心、公心、耐心、細心、貼心”的服務宗旨,群眾滿意度測評連續5年達99.9%。通過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政務服務中心活動,讓更多的群眾在了解民族工作重要性的同時,也能為各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護國司法所根據轄區內少數民族聚居人口較多、宗教場所較多的特點,成立“伊斯蘭教協會調解委員會”,
尊重民俗,化解糾紛,維護民族團結大局,為轄區和諧穩定奠定了基礎。
云南凱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坐落于沙朗白族鄉,是一家集生態食材開發、種植、加工、配送、銷售一體的現代化農業企業。每年銷售額6500萬,種植的蔬菜、水果遠銷全國。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增產增收,積極開展社會公益事業,以經濟發展帶動少數民族聚集區繁榮穩定。
在五華區護國街道翠湖社區,依托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和專兼職人民調解員為各少數民族提供就業、助學、低保、醫療等服務。實現了社區經濟繁榮發展、民族團結友愛、鄰里和睦相處、社會平安穩定的良好局面。
翠湖社區通過開展一系列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用講歷史,講人文,重生活的方式,深入踐行著民族團結創建工作。
大觀街道支部委員會、*員大會、*課,緊貼群眾需要,以群眾的訴求和需要為起點,發揮*組織的“紅色磁場”的作用,實現*組織引領,*員參與,社會協同的服務群眾格局。
大觀街道按照基層*建鞏固整體要求,抓好都市民族社區為民服務中心工作提升社區*組織為民服務意識和作風,緊貼各社區實際,強化基層*組織服務建設模式,增強了社區*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開展公益慈善事業,已成為迤西公清真寺的傳統,抗旱救災、地震捐款、愛心助學、山區飲水……處處都有迤西公清真寺的身影。五華迤西公清真寺,榮獲全國“首屆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在民族團結創建過程中,迤西公清真寺始終堅持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始終倡導各民族和諧相處,一起共創多民族聚居的美麗家園。
中央民族大學附中是少數民族干部和人才的搖籃,學校以面向全體學生,以育人為宗旨,展開特長為基礎,宣傳學校藝術教育成果為主導,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營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目前有32個教學班,1134名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占52%,學校教師有三分之一是白族,民族文化濃郁,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歷年來,學校整合資源、注重創新、突出特色,扎實推進鄉村教育發展,為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翠湖被譽為昆明的眼睛,在她周邊散落著數十座名人舊居、革命遺址、紀念地和博物館。這些凝固的音樂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和世事的滄桑,徜徉其間,撫今追昔讓我們從中汲取經驗和智慧。環翠湖景區通過講歷史,講人文,開展相關活動,積極融入到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當中來。
4.文化為媒,以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
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過程中,五華區民宗局始終把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推進民族文化繁榮作為示范區建設的主要內容,讓各民族文化的發展交流成為民族團結的潤滑劑、催化劑、黏合劑,以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
前進苗族農民合唱團是五華區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塊美玉,其作品《古老的情歌》以及白族民俗婚禮兩個節目入選昆明市歌、舞、樂展候選節目,五華區民宗局堅持對前進苗族農民合唱團進行長期輔導、打造,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繁榮。
依托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深度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生產力,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恰遇春風浩蕩時,五華乘勢展新姿。如今,在五華的街頭巷尾,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情同手足;在五華的轄區校園,書聲瑯瑯,孩童穿梭,相映成趣……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記錄著五華區各族群眾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在今后民族團結進步偉大事業中,五華人必能改為人先、勇往直前,越來越寬闊。法語配音??? 英語配音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