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后的周一菡1991年12月26日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2010年考入上海師范大學,同年,參加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演出。2010年主持上師大中秋迎新晚會,2011年主持新東方英語邱政政校園訪談講座。2012年獲得上海師范大學校園主持人大賽最佳風采獎。除了配音和主持周一菡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小仙女,她3歲開始學習二胡,持續學習十多年。2004年,在名家云集的中國首屆胡琴藝術節上,同臺演奏原創曲目《歡樂的胡琴節》。獲得彭城啤酒杯第一屆少兒綜藝大賽三等獎;彭城啤酒杯第二屆少兒綜藝大賽一等獎。201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特長生冬令營一等獎。2012年帶隊參加上海大學生藝術節,憑曲目《桃夭》獲得二等獎。
?
2009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周一菡在《三國殺》中為伏皇后、SP黃月英、蔡文姬這三個人物配音,之后她便開啟了自己既是興趣愛好又是工作的培養之路。在這樣一個追求多元文化的時代,越是幕后的真功夫,越能以一種出其不意的方式打動人心。這大概正是那么多所謂的“打醬油”者從邊緣走向主流,從幕后脫穎而出的原因。用句俗話來解釋,大概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同樣,盡管“配音”只是聲光電等多元影視表達元素中最不起眼的一種,但憑借多年苦練與辛勤積累,“配音”同樣能夠為聲音賦予表情,讓演員的表達更加豐沛,彌補演員表演的缺憾,為藝術表達增色。正是因為有了“配音”的協作,才讓人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了聲音的魅力,品讀到了影視人物豐滿的個性。
文化大繁榮必然帶來藝術工作業務的細分,而角色的細分既決定了同一文化產品有主配角的分別,也必然決定了那些臺面上、主流宏大的表演,不再是社會目光的唯一聚焦處。“神配音”走紅,讓更多幕后的人看到,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上做好每一天,哪怕只是“打醬油”、跑龍套,也一定會有春天。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