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高等院校勘察設計分會成立于2004年12月,現有會員單位五十余家,主要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勘察設計院,涉及建筑、城市規劃、土木、勘察、水利、交通、鐵道、環境、電力、信息、風景園林、工美、冶金、核能等眾多專業,從業人員達七千余人。會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鏡堂教授。
高等院??辈煸O計分會成立以來,受教育部委托承擔了單位資質的初審、優秀設計的評選和學校建設項目的評估等工作,成為部主管部門重要的技術支撐;舉辦了學術論壇和組織各類專題研討,提升會員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努力為會員單位服務,發揮**與高校設計單位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增強高校設計院的凝聚力,真正成為了會員之家。
設計、教學、科研三結合是高校設計單位半個多世紀來一直堅持的辦院宗旨,這不僅是高校設計院區別于社會設計院的特點,在國際上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源自高校的人才優勢,高校設計院院士大師云集,隊伍素質高,技術力量雄厚;依托高校的學科優勢,高校設計院緊跟國際國內學術前沿,不斷研究行業熱點難點,創新設計碩果累累;發揚高校的光榮傳統,高校設計院愛國奉獻,為偉大祖國的宏偉事業不斷建功立業,做出令人矚目的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和知名度。
高校設計院作為產學研三結合基地,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人才,支撐學科發展,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任。通過三結合的平臺,教師參加設計與研究,得以充實教學內容、更新觀念;相關專業的學生獲得實踐機會,了解實際工程設計進程;“教”、“學”雙方的才能、知識、方法、技能都在此得到提煉。據不完全統計, 近三年設計院獨立或與學校合作承接科研課題共442項,承擔國家及行業設計規范編制128項。僅2009年部屬高校設計院接收學生畢業設計達1864人,獨立培養博士生176人,碩士生816人。學生們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得到鍛煉,為他們走向社會施展才華奠定了基礎。幾十年來,設計院支撐了工程類學科的發展,為許多院士與大師、前輩與新銳的不斷涌現創造了條件,使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高校設計院作為我國勘察設計行業重要的支柱之一,承擔了我國許多重要工程和重大項目的設計與研究。半個多世紀以來,從老前輩掛帥參加的人民大會堂等北京十大建筑到多批次年輕的建筑師和工程師赴中國南極科考站參加“十五”、“十一五”工程建設;從2008北京奧運會新建7個場館獨立設計到參與鳥巢、水立方關鍵技術的研究;從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世博園區總體規劃和173萬平方米的展館及相關工程設計,到天津濱海新區總體規劃設計;從水庫大壩、鐵路橋梁、園林景觀,到高溫氣冷堆等等,高校設計院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近兩年高校設計院積極參與四川、玉樹地震災后重建,成績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汶川地震發生后,不僅迅速編制了《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學校規劃建筑設計導則》,匯編出版了《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學校規劃建筑設計參考圖集》,還先后派出現場考察、現場設計、現場救援9080人次,參與恢復重建項目576項,總面積216萬平方米,其中中小學180項,其他建筑396項。事實證明,高校設計院擁有一支能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隊伍。
高校設計院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優秀設計評選,每屆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一、二等獎工程,參評全國行業獎,再參加全國優秀勘察設計評選,最終獲得國家級優秀工程設計金獎或銀獎的項目,占全國金獎或銀獎的比例都很高。如近三屆(2004、2006、2008年度)占全國金獎及銀獎建筑專業的比例25%~40 %,在全國工程創新設計中起著獨有的導向和引領作用。
高校設計院將堅持科學發展,銳意創新,不斷改革,攜手奮斗,為我國的勘察設計行業增輝,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我國宏偉的經濟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
?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