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部的聲帶與呼出的氣息相互配合而發音,如果動作不協調,就不可能發出合乎質量要求的聲音。
1.呼出的氣息要有一定的密度才能造成適當的聲門下壓。如果呼氣量過少、氣柱密度小,聲音就不結實、發飄、“有氣無力”,或是聲音“只在嗓子眼兒里”透不出口外。
2.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控制氣息的流量流速。如果氣息失去控制,無節制地往外流,喉部就會自動緊縮以節制氣流。這種用喉部節制氣流以發音的方式,勢必造成嗓音的捏擠、不自然、難于自如變化,而且還增加了喉部負擔,容易疲勞。如果在氣息無控制的情況下發強聲問題就更大;一種情況是,氣息壓力不夠,只得用加大喉部緊張度的辦法去“喊”,以致聲嘶力竭;另一種情況是,氣流量太大,此時,聲門迅速閉緊,位于聲帶上方的那對假聲帶也會迅速靠攏下壓,以阻擋氣流、保護聲帶,這就不能不影響聲帶的自如振動,當強氣流沖破障礙而噴出時,聲帶往往會因受沖擊而充血,致使聲音嘶啞。假如長期這樣用聲,就會造成聲帶的病變。
3,
配音與歌唱不同,在單位時間內平均配出的字數比歌唱多:漢語是有聲調語言,每一音節的高低升降都要求聲帶及氣息壓力作相應的調節。因此,漢語
配音員要特別注意氣息與喉部控制的協調平衡。比如去聲字,聲音由高到低,聲帶由緊而松,當需要強聲發去聲字時,如果氣息控制不好,強氣流會一沖而出,致使聲音劈裂。又如大部分上聲字由于音變發成21調,聲音最低,聲帶最松,容易漏氣,如果缺乏氣息支撐,聲音很容易 啞產生“噎住”的感覺。
4.發音時,氣息與聲帶在時間上要配合好,要氣到聲門閉,不能此早彼晚。如果聲門先閉,會增加沖開聲帶所需要的氣息壓力.費力而音直。若是氣流先到,發音時會產生漏氣現象,發音效率低,
配音者聽者都感覺吃力。
由于開始的發音狀態對以后的發音起著領頭作用,因此要特別注意開始的音節起音時氣息與聲帶的協調配合。
免責聲明: 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客服
立即下單